多地探访 “新国标”如何取信于民
本篇文章2098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国水网的编辑从7月1日开始执行。“新”国家标准在过去半个月里带来了什么“新”变化?新华社记者分三路到北京、广州和甘肃白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新的国家标准如何赢得人民的信任。
7月1日,中国新的自来水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根据106项强制性标准,各地都“展示了他们的神奇力量”来改善水质。水质“新国家标准”实施一周后,普通人打开水龙头后会有什么明显的“新”感觉吗?客观的“新”标准如何带来主观的“新”感觉?新的国家标准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吗?针对上述问题,新华社记者前往北京、广州、广东和甘肃白银,询问新的国家标准如何赢得人民的信任。
新标准的106项测试是困难的、巨大的和令人尴尬的
新的自来水国家标准的实施意味着需要向水厂投入更多的设施来提高水的净化能力。然而,记者在接受甘肃白银电力公司采访时了解到,情况并非如此。
“目前,白银市水源水质属于国家二级标准。水厂的净化过程完全可以使水质达到新的国家标准的要求,但是如何让大家知道水质已经达到标准呢?这需要测试数据来证明一切。”在新标准实施的第一周,白银电力公司生产调度部部长苏面对“一切照旧”的局面显得束手无策。"新的国家标准对我们来说很难购买测试设备."
他指着布置在实验室墙上的一排仪器,告诉记者,即使按照旧标准,工厂里一些最基本的检测设备也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新国家标准》的实施对水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它是否符合要求,无论是供水企业、监管部门还是普通人都只能依靠检测设备测得的数据来判断。没有数据,空口是空穴来风,不管水质有多好,人们都不能放心。
“然而,我们无法想象哪里能找到钱来购买水质监测设备。”白银电力公司副经理顾万聪告诉记者,在公司听说要实施“新国标”之前,就开始询问满足检测要求的设备需要多少钱,但结果让大家不敢再提。“购买设备需要2000多万,加上配套的土建工程,也就是近4000万。这笔钱对我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106个项目全部测试一次,费用2万元。许多地方不愿意投资。”中国给排水行业领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直言不讳。
一方面,供水服务社会化,另一方面,供水价格市场化。供水企业一直游离于政府监管和市场主导之间,担心“新国标”测试的成本。
什么时候所有的水质检测数据可以公开?
7月1日,新的国家水质标准实施的第一天,南京市民程远和李春华向32个省会城市的35家自来水厂发送了35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自新的水标准实施以来,两人都首次要求公开工厂自来水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数据。
这种宣传在广州已经实现,不需要申请。居民只需走到珠江新城和刘桦湖的广场和街道,就可以抬头看清楚。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国标”,促进公众对水质的监督,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在20多个拥挤区域安装了大型led显示屏。记者在屏幕上看到滚动的数字系列显示了该段自来水浊度、余氯和ph值的在线监测情况。这是广州第一个水质宣传模式。
如果人们不想出去,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家里找到相关数据。记者试图登录广州市水务局和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的门户网站,了解每个月的自来水水质参数。
“但目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测试数据的监督和监督,而测试数据是由各地自己检测和报告的。”王占生说:“如果你能在浙江测试上海,在上海测试江苏,得到的数据可能是真实可靠的。”他说,国外的自来水供应也完全依靠自来水公司的自律,并定期向公众公布各种指标。恐怕各级部门都在担心责任,回避现实,缺乏思想,不认真解决这个问题,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
如何填补人们的认知和检测数据之间的“空白”?
“我们学校的白水每天都不合格。我只是不想洗脸、刷牙、洗头。”在新的国家水质标准实施的第一周,一位网民在微博上写下了这种感受。
“事实上,对于水厂来说,所有的出厂水都是100%达标的,有些指标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比如浊度,控制在0.3度。”北京市第九自来水厂厂长陈克诚面对人们的质疑,似乎束手无策。他工作的水厂负责城市地区60%以上的饮用水,日供水量约为170万吨。
“北京三分之一的自来水取自地下水,将通过含有钙和镁离子的岩层。水质比地表水好。但是,加热后沉淀物过多是不可接受的,但处理后不会超过450毫克/升的国家标准。”王占生也解释了这一点。
事实上,早在2007年新的国家标准颁布时,北京供水集团市区和郊区水厂的水质均达到或超过了106项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实际检测能力达到205项,出水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
一方面,自来水厂严格执行标准,另一方面,人们用“白花花”的水质疑检测结果。在“新国标”下,如何填补这个“空白”?
“在如何赢得人们对自来水安全的信任的问题上,供水企业应该更多地与公众沟通。”中国水网副主编顾林告诉记者,“目前,一些地区有创新做法,如水务企业开放日、水质公示点等,但更多地方仍缺乏一个完整的制度,使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制度化。”
同时,他还指出,水质安全是专业性的,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这也阻碍了企业与公众之间的顺利沟通。“水质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信任,除了公开和透明之外,还常常来自交流。”
标题:多地探访 “新国标”如何取信于民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2439.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加强工业废水回用 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