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资金瓶颈掣肘南水北调东线治污

资金瓶颈掣肘南水北调东线治污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06 10:30:39阅读:

本篇文章2288字,读完约6分钟

研究和加大对地方污染治理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关系到污染治理的顺利进行和水质的长期稳定

在参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期间,《瞭望》新闻周刊的记者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听到当地环保部门关于资金不足的声音。究其原因,不仅是南水北调前期污染控制规划缺乏考虑,也是地方环保部门为确保水质长期稳定所做的考虑。

徐州市环保局科技产业司司长胡永定告诉记者,根据2001年南水北调东线污染控制规划,徐州市计划建设7个污水处理厂。2005年,七个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然而,水质不达标。京杭运河徐州段水质约为四种水,部分地区甚至五种水。这与东线的三种需水量还有很大的差距。

据当地环保局称,原来的污染控制计划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未能充分考虑后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以徐州市荆马河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建成后,主要拦截城区北部的污水,而城区南部的污水则流入奎河。洪泽湖位于奎河下游,洪泽湖与南水北调工程的运河相连。

此外,由于近年来徐州经济发展迅速,一些乡镇也需要去污水处理厂。在此之前,污染控制主要是考虑在城市和县,但没有充分考虑到村庄和城镇。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的污染控制规划主要考虑南水北调沿线,徐州需要考虑整个流域。一方面,淮河流域污染控制任务繁重;另一方面,由于南水北调东线经过徐州,南水北调沿线的污染也可能影响南水北调的水质。

基于此,徐州在过去的两年里增加了污染控制的投资。仅在2010年,就有13个污染控制项目被纳入今年的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用于河流水环境改善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为此,徐州市政府投资20亿元。

这与当地的财政资源形成鲜明对比。胡永定坦言,徐州仍是一个粮食金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2009年,其财政收入只有250亿元左右。

胡向该杂志透露了污染控制基金的三个来源。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江苏省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按照惯例,每年大约需要1亿到2亿元。第二,徐州水利局新成立的自来水公司是用来融资的,越多越好。第三,地方财政拨款和环保局的排污费,其中排污费可用于这里每年约7000万元。

一方面,国家和省政府要求的污染控制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财政部门的资金相对匮乏,这是一对矛盾。胡说,目前,一些污染控制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进展缓慢,因为缺乏资金。

在山东,《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目前,南四湖地区人工湿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资金压力也对污染治理的发展构成了很大制约。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博在接受《王维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为了确保进入南四湖的河流水质,山东省加大了人工湿地的建设力度。截至2008年底,只有枣庄市在6个流域实施了7个退耕还林工程。

张博以山东首个薛鑫河口人工湿地水利工程为例,指出目前人工湿地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其中,对农民的补偿跟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让张博尤为焦虑。

2004年,张博在新学河地区算了一笔账。根据他的观察,当地农民在太田(农民以前破坏自然湿地形成的农田)种植了两种作物,一季小麦和一季大豆。根据当时的价格和产量,一季每亩小麦的产量是800公斤,当时是8美分一磅,算640元;一季大豆约300公斤,每公斤70美分,包括210元。两项合计850元。然而,在切断各种成本后,农民得到的不到500元;此外,这个季节的豆子在洪水季节很容易被淹,可能不会有收成,这增加了另一个可变因素。

因此,当当地政府在2004年组织农民种植水生植物和建造人工湿地时,农民非常受欢迎。农民在水中种植芦苇、蒲草、藕、荸荠等,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此外,在冰河期,农民收获Arundo donax,将其打包,通过转运站发送给与政府签订保护价格合同的企业。当时,一磅芦竹价值两美分,一英亩土地可以生产大约4000到5000磅芦竹。因此,每亩芦竹可以收获五六百元,这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相当。

然而,近年来,农民的积极性开始下降。张博说,近年来,粮食价格一直在上涨,中央政府补贴了粮食生产,大大提高了亩产量。每亩芦竹500-600元的收入对当地农民不再有吸引力。

据此,相关部门应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参考农民种粮收入,弥补退耕还林还草的差价,实现两者价格的动态平衡。

此外,由于人工湿地的显著效果,张博认为所有条件都可以建立。以新雪河人工湿地为例,只要进水水质在ⅴ类水质范围内,湿地出水水质可稳定在ⅲ类水质。此外,人工湿地的运行成本很低,仅投资5000亩就超过3000万元。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要多少钱?然而,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并不能解决5000亩的农药和化肥问题。

虽然只需要3000万元,但张博一开始也发了财,所以很难说出省、市、县三级财政贡献的比例。张告诉济宁市市长,人工湿地非常有意义,济宁省下了部分污染治理资金。这不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做法,因人而异。如果我没有在这里发财,这些钱从哪里来?没有频道。张博说。

他认为,南水北调工程人工湿地难以筹集资金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污染控制主体。以污染控制为主体,他将管理项目并争取资金;然而,如果没有污染控制的主体,甚至没有人来筹集资金。这是南四湖污染控制中的一个新问题,应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人说谁污染谁就应该控制它,但谁来控制人工湿地的建设是值得怀疑的。人工湿地是属于自然保护的生态工程,是属于种植结构调整的农业工程,还是属于水利工程的河滩管理?

就当地而言,张博接着说,在人工湿地的上游,企业和城市的污水排放已经达到了中国最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你让他去下游处理污水是不合理的。下游政府会说这水不是我的。我为什么要处理这些水?我为什么要付这笔钱?有道理。因此,谁来拿钱?它只能在所有层面上融资。(《看报》新闻周刊记者张辉)

标题:资金瓶颈掣肘南水北调东线治污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518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