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水质改善已具备技术支撑
本篇文章1784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以来,从盐城到南漳,再到赤峰,接连发生的供水安全事故使供水水质成为政府、人民甚至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许多业内人士不禁暗暗为中国各市县(城关镇)的水质在2012年完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目标而汗流浃背。
据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晓建介绍,10月中旬,在“2009年全国水处理高级研究院年会”期间,目前全国40个城市的43个水质监测站中,只有13个具备检测水质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的能力。此外,还有190个地方级城市水质监测站不具备新国家标准的综合检测能力。“全国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远远达不到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要求,这是全国饮用水水质综合达标的主要障碍之一。”张晓建说:“与此同时,严重的水污染形势和一些水厂技术落后、设施老化也是饮用水水质综合标准的障碍。”
在今年6月举行的“2009年水务行业先进技术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水务协会秘书长邵宜生也表示,要在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使城市水厂达到106项标准,难度很大。
但是,中国人曾经喊:“有条件的就去,没有条件的就去。”他们骨子里总是有一种“不接受命运”的气质。根据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月关于控制水污染、加强水源保护和完善自来水处理措施以确保饮用水安全的指示,温家宝总理今年5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规划和解决城市供水的水质问题。围绕这一指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力争在2012年实现全国各市县(城关镇)水质完全达到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总体目标。
《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试行)》已经发布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系列工作之一,《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试行)》)的编制工作已于9月10日完成并发布。
本指南(试行)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管理,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编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水务协会、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编辑,旨在指导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水质达标。
参与编制工作的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劲松表示,目前我国供水设施存在一些缺陷,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随着水质标准的提高,供水设施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供水设施的改造将以改造为主,兼顾扩建和新建项目。重点是水厂净水工艺改造、确保水质的管网改造和水质监管能力建设。”参与筹备工作的张晓建告诉中国水网记者:“供水设施改造以改善水质为核心,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全国各市县城关镇的自来水水质完全达标。”
据了解,为编制《指南(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供水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和“城市供水质量专项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它“诊断”了各地的水源和工厂用水问题,并讨论了如何满足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所谓的‘调查’是指‘地方报告’,而‘调查’是指‘现场测试’。”张晓建说:“测试坚持‘跨行政部门交叉检查’的原则,使测试数据更加可靠。”
《2009-2012年城市供水质量保证及设施改造工程规划》即将出台
在“调研”、“调查”和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一步组织编制了《2009-2012年城市供水质量保证和设施改造项目计划》(以下简称《项目计划》)。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劲松表示,与《指南(试行)》的技术改造原则和方向性指导意义相比,《项目规划》更注重工程层面,未来将与具体工程项目相衔接。
据了解,项目计划已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正在征求其他相关部门的意见,稍后将提交给国务院。据了解,项目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前公布。之后,项目规划将与指南(试行)结合使用,以帮助改造中国的城市供水设施。
保证实施是关键
无论是《指南(试行)》还是《项目规划》,有效实施都是关键。
关于《指南(试行)》的实施保障,张劲松认为,首先,在技术层面上,需要陆续出台相关的配套技术文件,才能正确解读《指南(试行)》。张晓建还表示,有必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
然而,指南(试行)中的“工程”过程需要项目规划的大力支持。
同时,《指南(试行)》与《项目规划》的结合需要明确政府职责,投入配套资金,加强监管能力。(中国水网)
标题:城镇供水水质改善已具备技术支撑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665.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