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天津水资源紧缺 “水价杠杆”撬动市民节约用水

天津水资源紧缺 “水价杠杆”撬动市民节约用水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14 18:53:16阅读:

本篇文章3545字,读完约9分钟

天津最初是九条河下游汇集的地方,历史上洪水比干旱多。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次洪水之后,水资源短缺很普遍,而且洪水在近半个世纪里很少发生。天津水危机的红灯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亮起,民间谚语“天津四怪”之一就是“自来水,泡菜”。

天津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16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十五分之一,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最后。随着进出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河入津)的流入,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7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坚持“开源节流、节水第一、多渠道增收”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05年,天津被建设部命名为“节水型城市”,并被水利部确定为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首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10月28日,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期10天的“金谷节水之旅”迎来了实地考察的第一天。

[首先节约用水]

储蓄是第一条出路

早在2000年,在试图实现经济突破的天津,资源性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客水”日益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在新区,许多企业和工厂都是饮水大户."根据相关消息来源。目前,天津城市用水主要依靠滦河水。1
滦河水源取自潘家口水库,以解决唐山和天津供水不足的问题。滦河引水工程全长234公里,是当时中国最长的引水工程,平均每年向天津输送8.1亿立方米淡水。然而,引滦工程并没有完全解决天津的水危机。特别是近年来,北部地区一直遭受干旱和水污染,水资源的供应日益紧张。

由于水资源有限,天津的出路只有一条:节约。

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前后,天津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6%,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高。然而,尽管天津已经做了很多,水危机并不完全遥远。

“水价杠杆”刺激节水

今年4月,天津市工业用水价格从每吨6.20元调整到6.70元,这是天津市自1997年实行水价改革制度以来的第八次调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这样的价格下,企业如果不节约用水就无法生存。”

为了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天津市建立了多种水价体系,并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根据平原地区深层地下水超采和自来水管网情况,地下水资源成本分别为2.6-2.0元/m3和2.2-1.6元/m3。事实表明,地下水资源费每调整一次,开采量就会减少近10%。

根据规划,到2010年,地下水资源费标准应大于或等于自来水价格,并利用价格杠杆实现地下水的科学利用和有效压采。在再生水价格方面,为促进再生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自来水与再生水的价格差距逐步拉大,鼓励企业和新项目使用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天津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已降至16立方米,居全国之首。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95%,工业节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学的水价机制大大提高了城市的节水意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每人每天78升,远低于85升至140升的国家标准,城镇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该市每年缺水13亿立方米

天津是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资源总量为15.7亿立方米。城市供水主要依靠引滦入津和应急引黄入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全市缺水近13亿立方米,城市缺水近3亿立方米。区域缺水形势十分严峻。此外,天津市水源还存在“常规水源单一、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水资源短缺成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约束。

多渠道、开源地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天津靠近渤海,海水资源丰富,城市污水资源稳定,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此,天津市以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将其纳入全市水资源总体布局,优化配置,实行多水源供水模式。

目前,天津市中水深度处理能力达到17万吨/日,在中心城区铺设了300多公里的中水主干管网,新建住宅约2700万平方米,实现双水管入户。中心城市中水供水管网系统初步形成,中心城市中水供水量约占滦河供水量的1/6。

从梦想到现实的淡化

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国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将达到16%-24%。海水淡化基本上可以与自来水竞争,可以为缺水城市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淡水资源。到2020年,中国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将达到2
6%-37%。

天津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尽管它有一片蓝色的大海。为此,天津早在1989年就开始尝试海水淡化。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提高,工业化的步伐开始加快。2006年底,天津滨海新区一个日产1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项目正式竣工。这是中国第一台自制的万吨海水淡化设备。到2010年,大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将建成。天津市科委负责人表示,天津市海水淡化和利用的整体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天津以创建国家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海水利用产业基地为契机,依托滨海新区发展海水淡化及直接利用相关产业,打造“未来水世界”。目前,大港新泉海水淡化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北江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开发区万吨级海水淡化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工程已经投产。到2010年,天津海水淡化产能将达到1.5亿吨/年,海水直接利用将达到20亿吨/年。海水的综合利用将有效缓解滨海新区未来的水资源短缺。

“大乙烯”被用来淡化海水

8月26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一期主体工程竣工。目前,每天向中国石化天津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供应2万吨淡化海水。

天津增加了“水龙头”

10月21日,从北江电厂获悉,SDIC天津北江电厂一期工程海水淡化装置正在紧张调试,即将投产。海水淡化工程采用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单个蒸发单元每天生产2.5万吨淡化水,产品水质达到直饮水标准。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后,
,每天可生产20万吨淡化水。

[实地调查]

南翠屏公园每天节约35%到40%的水

离开天津大学后,节水代表团来到了与奥运场馆和奥运建筑相邻的堆山景观公园。这个环保的景观工程,主要是基于建筑垃圾,在节水方面毫不逊色。“园区采用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可区分不同植物种类的灌溉周期和灌溉量,达到节水效果。”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半山腰,记者看到了专业人士所说的“控制器”。“山上有三个这样的设备,山下有两个这样的设备,分别控制着山的不同区域的灌溉。根据程序设计,每天18点,盒子里的控制程序开始运行,直到第二天早上。根据不同的植被类型,以及空 12小时前的空气湿度、土壤等条件,寻找合适的时间对植被进行个性化灌溉。”

据了解,南翠屏公园日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比上年节约35%-40%。

天津大学每月回收4万吨再生水

上午9点,节水代表团来到天津大学,这也是此次活动的第一站。"学校的中水处理系统可以专业地处理收集的废水以供再利用."在一个再生水处理站,工作人员说。我看到了工作池,配备了各种设备,和一些密集的白色细管,在那里收集的水经过专业处理。据介绍,学校有三个中水处理站。该系统主要收集洗涤水、浴室废水、游泳池废水和教学楼废水作为再生水源。

“你看,这是经过处理的水。”在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盛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水体清澈,没有异味。据估计,该校每月可回收约4万吨相对稳定的再生水,每月使用3万多吨经过处理的再生水,每年节约用水30多万吨,节约用水120万元。

另一方面,学生浴室的改造也起到了节约用水的积极作用。装修前,
不管时间长短,都是一样的费用,人均洗澡时间长达一小时。“长流水”现象很普遍。然而,改造后智能卡的使用提高了学生通过经济手段节水的意识。可以看出,智能卡插入读卡器后,洗浴花费的金额直接取决于用水量的长短,不用水时用水量不会增加。“通过这种方式,人均洗澡时间缩短到20分钟左右。它每月可以节约200到400吨水。”相关人员说。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23所高校已全部建成ic卡智能节水系统。

工业发展“测量水”

天津作为老工业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结合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着力发展高附加值节水产业,坚持淘汰、压缩和改造高耗水产业。对电子信息等低耗水高附加值行业和工业零排放企业,实行满足用水需求、优质优价的优惠政策。

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以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冶金、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环保为代表的六大优势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天津市规模以上产业的72.4%,而用水量仅占天津市工业用水量的30%。同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天津减少了耗水量大的作物,增加了低耗水、优质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从100多万亩减少到20万亩左右,以蔬菜和花卉为主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达到10多万亩。

标题:天津水资源紧缺 “水价杠杆”撬动市民节约用水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6684.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