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4万亿投资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本篇文章1275字,读完约3分钟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2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环境保护部认真履行环评的七项承诺,加快审批符合扩大内需要求的中央政策措施支持的建设项目,开辟了拉动内需的“绿色通道”。”;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排放、资源型)建设项目,坚决坚持以此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人民日报,12月1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11月初,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未来两年的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这是多年来罕见的。为避免走污染先治理的老路,在宣布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后,国家明确表示,将严格控制4亿元总投资用于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今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新增投资1000亿元,其中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投资120亿元。换句话说,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明确方向之一。难怪有人说生态环境建设正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坦率地说,中国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中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控制形势依然严峻。此外,近年来,由于环保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地方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招商引资的意识薄弱,对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没有辩证认识,甚至将降低环保和排污要求视为优惠政策,始终认为“一篮子里有所有蔬菜”。因此,中国生态环境的特点是“边治理边破坏,但治理跟不上破坏”,“改善与恶化并存”,“局部改善与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污染导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损失13%。根据2006年中国20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年经济损失高达2.6万亿元,相当于太湖流域生态管理投资260亿元,白洋淀生态环境管理投资325亿元,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投资433亿元,是中国水土保持年投资的1300倍。
大量现实一再告诫我们,必须放弃这种以资源和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不仅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捕鱼不累,打猎不烧林”,两千年前,韩非子就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老话。与其叹气,不如去做!为了避免4万亿投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知道如何避免经济发展和把握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将是一棵无根的树;如果我们不重视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那么发展经济也将成为一个空词,而发展经济将成为一条鱼。因此,我们要增强主动适应能力,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我们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小产能削减与大产能增加相结合,淘汰落后产能与促进结构升级相结合。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环境进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除禁止审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立足中国国情,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建设和消费模式。王晓梅
标题:警惕4万亿投资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848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工业废水的前景——特种微生物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