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太湖治藻战提前打响

太湖治藻战提前打响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31 10:45:51阅读:

本篇文章6541字,读完约16分钟

太湖“藻类”之战提前开始

去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导致江苏省无锡市500万人无法正常用水

今年,早于往年,环境保护部门表示,将尽一切努力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4月30日消息:前天,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传出消息:“太湖蓝藻爆发的面积、频率和藻峰密度与往年持平,目前没有大规模爆发。即使爆发大规模疫情,我们也能充分保证居民饮用水的安全。”这无疑使那些在太湖附近长大的人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

自今年2月起,江苏省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的生长情况,并每天组织对太湖三大饮用水源——李小婉、沙洲和董熙的水质,以及“引江济太”的引水渠道和进出湖河流进行加密监测。

然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立军也强调,要在短期内消除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条件是很困难的,必须做好长期运行的心理准备。他也毫不担心地说:“2008年太湖仍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

蓝藻控制的关键是什么?近日,记者前往太湖南岸和西岸进行实地考察。

去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导致江苏省无锡市500万人无法正常用水,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蓝藻对生活在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浙江湖州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近日,太湖南部部分水域出现蓝藻,湖州立即成为焦点。

蓝细菌经常被空公众使用

湖州北邻太湖,隔湖与无锡和苏州相望。它是环太湖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25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州市白雀乡小梅口,这是太湖附近的一个渔民聚集区,也是今年太湖蓝藻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几个渔民坐在岸边补网,渔船停在他们身后。多年来,他们一直以在太湖捕鱼和捕虾为生。

记者发现,在船边的水面上聚集了一些蓝细菌,它们看起来是绿色的,在阳光下像绿色的油漆一样闪闪发光。记者把手伸进水里,感觉有点粘。当他把它拿出来的时候,它似乎被涂上了一层油漆。

对于这些太湖蓝藻污染称为“皮肤病”,老周,一个渔民,感到习惯了。“这些年来,这里的蓝细菌每年都是这样,它们已经被淹没了。”老周告诉记者。众所周知,随着水温的升高,蓝藻更容易生长。他说,在最坏的情况下,水面上的蓝细菌有四五厘米厚。“当十月份蓝细菌最多的时候,我用来捕鱼的渔网上布满了蓝细菌。”老周指了指手里的渔网。7月和8月,一些蓝细菌死亡和腐烂,使人发臭。

随后,记者沿着湖边的大堤驱车来到湖州长兴县夹浦镇。绿色,蓝细菌的象征色,再次映入眼帘。在湖边的芦苇旁,有大片的蓝藻。

在一个与太湖相连的河口,蓝藻已经繁殖成碎片。一位路过的村民说,他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是太湖水。但是现在,“太湖的水污染这么大,谁敢喝?”村民们已经习惯了蓝藻的危害。在他们的村子里,他们吃山上的水,所以他们不能再依靠湖来吃湖。

在连接河道和太湖入海口的大门处,有大型蓝藻漂浮在水面上。村民们说这个门是用来防洪的。一旦太湖上涨,大门就会关闭。由于几年前湖水中的蓝绿藻倒灌,河道干脆关闭了,但蓝绿藻越来越多的聚集在大门的池塘里。

太湖蓝藻开始影响湖州内陆河的水质并不乐观,因为太湖的水将蓝藻带回了内陆河。在湖州市的内河,记者发现了大型蓝藻的痕迹。在石河,绿色的蓝细菌漂浮在水面上。然而,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这家空公司,在河边的凉亭下悠闲地喝茶聊天。在城西水厂所在地西苕溪,记者也发现了一些蓝藻。

太湖“生病”了,“渔民上岸”

湖州市环保局局长周建明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州市南太湖蓝藻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湖州而言,太湖北岸无锡的饮水危机直接推动了太湖南岸湖州的发展。

太湖生病了,湖州开始吃药。湖州著名的“湖仙街”已有10年历史,去年下半年被拆除,所有的餐船被关闭,政府支付了赔偿。停业的原因之一是蓝藻,因为餐饮船带来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南太湖部分水体的富营养化。太湖受蓝藻污染,与太湖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据当地人说,一座新的建筑将建在户县街的旧址上。

此外,当地政府还启动了“渔民登陆工程”。小梅口的渔民老周告诉记者,他家有三艘渔船。去年无锡发生蓝藻危机后,他和附近的其他渔民每个家庭只能拥有一艘渔船。

“这里大约有六七十个渔民。据估计,两个月后,我们将不得不搬到岸边。但是我应该为我未来的生活做些什么呢?我还没想过呢。”老周告诉记者。

从祖父开始,老周的家人就开始在小梅的嘴里以捕鱼为生。他回忆说,他小时候从未见过这么多蓝藻。在他看来,近年来蓝藻污染如此严重,以至于与太湖沿岸的小型化工厂直接相关。

对于这些渔民来说,蓝藻扩散的直接后果是他们的捕鱼收入大大减少,他们再也不能依靠湖水来吃湖水了。老周告诉记者,因为蓝藻覆盖了湖泊,水缺乏足够的氧气,鱼和虾很难生存。那些被抓的人已经死了,不能出售。

随着太湖水质的污染,被誉为“太湖三宝”之一的太湖白虾变得越来越珍贵。老林说,白虾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如果水质不好,很难生存。

“在过去的几天里,这里的蓝细菌越来越少,因为东南风吹来,它被吹到湖中央。”老林说。他感叹“太湖是美丽的,而太湖是美丽的。”至少当蓝藻漂浮在水面上时,这种美丽的景象是感觉不到的。

预防和控制蓝藻成为常态

蓝藻对湖州来说并不陌生。去年5月至11月,太湖被蓝藻缠绕,影响了湖州北部和西部的两个水生植物。2006年8月,由于气温高、降雨量少,河水水位低,湖水中的蓝藻涌入湖州市内河,在内河形成了一层绿漆蓝藻层,威胁到湖州市两个水厂取水口附近的水源。然而,当时蓝藻爆发的时间很短,自来水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应对,并没有造成供水危机。

然而,无锡的饮用水危机给湖州敲响了警钟。正如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所说:“湖州目前没有蓝藻爆发,并不意味着今后也不会爆发。”

在日前召开的太湖蓝藻防控工作会议上,湖州市市长马毅在会上强调了四个保证:“确保我市不发生蓝藻恶臭,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确保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确保污染物总量逐步减少。马毅说:“进入5月以后,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气温的升高和光照的充足,蓝藻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防治形势将变得严峻。”"

“一些专家认为,蓝藻爆发已经成为正常状态。对我们来说,防止蓝细菌的工作已经进入正常状态。”周建明告诉记者。

蓝细菌也有好坏之分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刘志立教授从事藻类研究已有50多年。他说:“高温和光照是蓝藻的重要特征。当温度高、光线强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持续的时间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

蓝细菌是最原始和最古老的藻类植物之一,在35亿到33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现在这个大家庭有1500多种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据专家分析,在这些品种中,既有“好蓝藻”也有“坏蓝藻”。

发菜属念珠藻属,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坏蓝藻”的典型例子是微囊藻的蓝藻。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这些“坏蓝藻”往往在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带有鱼腥味的蓝绿色漂浮泡沫,这被称为“水华”,这加剧了水质的恶化,严重时甚至导致鱼类死亡。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汉斯·派尔教授称这种蓝细菌为“湖泊中的蟑螂”。美国各地的政府已经投入巨资来治理全国的水系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水系,包括维多利亚湖、波罗的海、伊利湖和五大湖,都覆盖着这种藻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孔凡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了蓝藻水华的危害:“沉水植物很难生长;蓝藻大量生长,死亡和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了景观;死亡分解并消耗过多的氧气,导致其他生物体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尸体堆积在当地湖泊地区,破坏了水源的水质;分泌毒素直接危及生物生存和人类健康。”

江苏宜兴要控制藻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污染在水中,但根仍在岸上

由于风向的改变,位于太湖北岸的江苏省无锡市进入了警戒状态。江苏启动了省、市、县三级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监测预警,控制源头拦截,打捞蓝藻,控制入湖水质,保障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去年5月底,由于蓝藻爆发,无锡几乎整个城市都陷入了突发性的饮用水危机。

这场危机惊动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原因,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强综合治理,研究提出具体治理方案和措施。江苏省、无锡市、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有关方面迅速组织了一大批专家,积极研究消除蓝藻的对策,增加了“引江济太湖”的调水能力。

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前天,江苏省环保局发言人朱铁军宣布:“太湖没有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即使爆发大规模疫情,我们也能充分保证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今年2月以来,江苏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的生长情况,密切关注蓝藻水华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显示,除云量外,1-4月太湖共发生8次蓝藻水华,4月发生面积如下:4月3日1.7平方公里,4月10日4.9平方公里,4月17日186.9平方公里,4月18日174.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太湖西南沿岸和中部地区。目前,太湖藻类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没有影响。

宜兴市隶属于无锡市,位于太湖西岸,也十分关注蓝藻的分布。去年无锡水危机后,宜兴市位居前列,五名政府官员因相关企业非法排污“工作不力”或“监管失职”分别被行政记过和行政撤职。

这也是危机后官员们唯一一次受到惩罚。目前,宜兴市丁蜀镇沿太湖部分水面出现了蓝藻。

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张红军告诉记者:“我们的季风是一年250天的东南风。只要东南风一吹,太湖西岸就会出现蓝藻。这一直是我们当地人的常识。”

沿宜兴30多公里长的太湖,该局设立了三个观测点,即沙塘港、大埔港和岚山嘴,每天密切关注蓝藻的变化。此外,一套名为“多参数水质监测器”的设备也日夜监测蓝藻的运动。"今年,蓝藻比去年提前十天出现,这与温度有关."张红军说。

从事水质监测10多年的张红军说,蓝藻在20世纪90年代大面积出现。他回忆说,大约在1996年,当太湖水面上的蓝藻已经很厚的时候,人们用蓝藻盖房子用的砖很薄,砖不会沉入水中。

治理:水污染“根在岸边”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环太湖经济流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苏州、无锡、常州和湖州等中心城市形成了环太湖城市带。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太湖经济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38%,人口的3.5%,创造了全国11.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21%的财政收入。它是中国人口最集中、经济规模最大、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核心地区。

化学工业、纺织印染是当时的首选工业,但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控制太湖污染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花费了数十亿元。

然而,控制环境污染的责任不能由某个城市来承担。宜兴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宜兴位于太湖上游,也在太湖流域的下游。宜兴就像一个“漏斗口”,太湖流域上游的一些污染水从这里注入太湖。“宜兴的河流水质比太湖流域上游的水质好。”

然而,这座以“苏南模式”闻名的城市开始从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并再次发起了一场反水污染的战争。

污染在水中,但它的根仍在岸上。水危机出现的背后,真正的问题是太湖周边县市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氮磷含量失控导致太湖富营养化,成为蓝藻大规模爆发的温床。

宜兴市环境监察局局长孙烈峰表示,蓝藻的形成有四个要素:营养物质,即氮和磷的含量;藻类体细胞;合适的温度;水流得很慢。

孙烈峰告诉记者,自五年前以来,宜兴没有批准任何污染企业。“我们已经在这里‘招商引资’,污染项目永远不会被批准。”孙烈风说道。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反映在机构设置上。2008年3月,宜兴市环境监察局成立。孙烈峰说:“成立环境监察局是全国第一个县市两级的机构。”环境监察局在宜兴中心镇设立了七个分支机构,有50名工作人员,今后还会增加。

此外,自去年8月起,宜兴开始了新一轮的“五小”企业整改,目标是五大产业:小化工、小钢铁、小电镀、小印染、小水泥。加快淘汰一批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法关闭、限制整顿、转产调变、升级改造、梯度转移。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已有274家化工企业被关停并转移到宜兴市。1995年,化工大镇周铁镇的化工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现在已降至40%以下,重点转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2007年,江苏省关闭了1934家“小化工企业”,其中太湖流域关闭了1197家。今年,江苏将关闭另外1162个“小化工”。

对于生活垃圾,孙烈峰表示,宜兴将按照“村收镇转”的工作思路,将生活垃圾送至垃圾发电厂。在宜兴市政府2008年的政府工作安排中,将投资3.5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在现有10个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污水处理设施。他说,城市常住人口越来越多,主要污染源来自生活污水。如果城市基础设施的污染控制标准没有全面提高,防止氮和磷只是空.的一句话

警惕性:抽查公司80%的超排量

然而,在环境风暴下,一些污染企业仍有排放的冲动。本月7日至9日,新组建的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立军带领一个小组到无锡调查太湖水污染控制情况。

在无锡期间,张立军汇报了华东环保监督中心在苏州、无锡和常州的抽查结果。根据通知,检查中心对三个城市的53家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检查,其中80%的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存在污水排放超标或其他环境违法行为,暴露的问题非常严重。这不能不警惕太湖治理中的管理弊端。

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专家罗祖德认为,流域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经济区与行政区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一些官员的失职,导致了太湖治理的困难。

此外,太湖流域甚至缺乏日常监管机构。太湖流域涉及两省一市的35个城市,行政区划导致的利益分化使太湖成为公共管理难以覆盖的盲点或死角。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联合治理太湖仍有待解决。

污染会转移到其他地方吗?虽然这是太湖治理之外的另一个命题,但足以引起各种忧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来自中部地区的官员来到苏南,希望引进一些被淘汰的企业。一位企业主表示,当地的污染企业将被迫转移,因此纺织、化工和农药等污染企业将转移到安徽和江苏北部。

在这方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评论中表示:“无锡需要做的,可能不是把污染企业赶出当地,而是为它们提出更高的环境标准。”

毫无疑问,治理太湖将是一场持久战,环境保护的警钟将长期敲响。

新闻链接

国外湖泊蓝藻控制两例

美国阿布卡湖水污染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

治理课程

1947年,蓝细菌首次在阿布卡湖绽放。1967年,佛罗里达政府成立了一个技术委员会来评估阿布卡湖的生态恢复并形成一个治理计划,但由于资金问题搁浅(2000万美元);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阿布卡湖附近的柑橘加工厂和污水处理厂停止向湖中排放污水;从1985年到1987年,佛罗里达州通过了《阿布卡湖法案》和《地表水改善和管理法》,并开始了湖泊治理工作。大部分治理投资用于购买农场,其余用于研究和项目实施。目前,圣约翰河水资源管理局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维护处理项目和研究探索新技术。

治理措施包括

减少外源磷的输入:切断85%的总磷进入湖泊;建设人工湿地。捕获了4000吨沙鲤,去除了260吨磷,去除了880吨氮。生物操纵:捕捉沙鲤并减少其搅动;降低其对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增加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捕食。种植水生植物:本地水生植物有6种,美国苦草出现在20多个浅水区。增加水位波动范围有利于滨海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日本霞浦湖水污染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案例研究

治理课程

20世纪70年代初,霞浦湖水污染达到高峰,水华爆发,开始治理。1984年,通过了《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霞浦湖水质保护规划第一阶段始于1986年,持续了4个时期,直至2005年;该计划的第五阶段始于2006年,治理仍在继续。

治理投资:经过30多年的治理,已投资约1300亿元,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水面5.8亿元;目前,治理工作仍在进行,投资仍在增加。

治理措施

生活污水处理在农业社区安装下水道系统和水库综合处理系统;河流的直接净化;通过汇入河流直接净化;直接净化航行河流、农业水道和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水道;疏浚湖泊中的净化沉积物;创造前滨,然后发展水生植被区;湿地维护;湿地恢复项目;减少养鱼;推进霞浦湖输水工程。

经过30多年的治理,霞浦湖总氮含量明显下降,恢复到相当于我国四类水体的水平。

标题:太湖治藻战提前打响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38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