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水业“高溢价”牵动多部委 外资忧心成最后风险承担者

水业“高溢价”牵动多部委 外资忧心成最后风险承担者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4-01 00:29:57阅读:

本篇文章1839字,读完约5分钟

在去年的“水资产高溢价收购”风波之后,参与的企业今年开始联手“保护市场”。

“对过去五年水务行业改革的反思旨在继续向前推进,而不是朝着其他方向。”在最近的“2008城市水战略论坛”上,威立雅水务集团(中国)副总裁黄晓君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李东旭也在同一场合回答了提问:在改革中,资产收购和回购、水价溢价转让等问题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但是不可能回到政府什么都做的时代。

此前,原建设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调查了七个典型的水资产市场化改革案例,最后的态度也肯定了他们的总体思路。

两个部委调查了7起案件

2002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拉开了城市水务行业改革的帷幕。同年,跨国水务巨头威立雅斥资约20亿元人民币,以其净资产的三倍溢价收购了上海浦东供水公司50%的股权。

当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上海,上海只有一个浦东,在浦东设立基准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2007年,当兰州、海口、扬州、天津等地相继将水资产高价出售给国际水务巨头时,当地企业和相关专家开始反弹。

在地方水务企业边缘化和中国未来可能出现“水危机”的类似呼声下,中国城市供水协会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调整政策。

“后来,建设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了七家自来水公司,七个典型案例,并逐一解剖。最后,他们认为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制度设计是正确的。”中国城市供水协会会长助理肖少勇向《中国商报》透露。

上海吉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也认为,最初建设部没有就高溢价问题表态。“但后来一些行业交出了这份报告,不可能发出声音。”

在上述“2008城市水产业战略论坛”上,李东旭强调(水产业)必须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威立雅兰州供水公司项目顾问、大悦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一些人反对改革的例子基本上都是那些失败的项目。“比如四平工程、长春工程、内蒙古工程,都要彻底调查这些工程失败的原因,调查为什么许多业内人士错误地判断水工业改革不能进行。”

三大政策体系的趋同

城市供水有其自身的属性,这使其市场化,同时其公共性也不断得到强调。

“自来水存在于水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三维政策体系中。这三个部门的想法不统一。”清华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符涛说。

2003年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从国家到省相继成立,自来水以公司的形式存在,从而被纳入国有企业改制的范围。

符涛说,SASAC的动机不同于水务部门,溢价的实质是SASAC领导的融资冲动。特别措施出台前,SASAC没有将公共设施的产权和经营权分开,将水资产作为一般资产处理,导致一些地方到期后需要回购,而投资者却从中受益。

相比之下,地方水务主管部门延续了直属机构原有的管理思路,更加注重水务设施建设的投资、质量和验收,普遍忽视了对新型市场化投资主体运营过程的监管。

NDRC的监管事项只关注资产处置后的水价,但目前的机制尚不清楚水价是否应该调整、如何调整以及调整幅度有多大。

“(三)协调性不强,后两者的弱化或不相容导致投资者的价格评估存在较大差异。”符涛说。

谁是真正风险承担者?

在高溢价风暴下,上海吉邦咨询有限公司花了三个月时间对相关高溢价项目合同进行了详细分析,形成了近百页的报告,并于今年春节前上报原建设部。

对于这份报告,张辽说:“一位副局长说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报告。”

根据报告,估价方法的差异是所谓溢价的主要原因。对于同一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国有资产的评估价值以成本为基础,而商业投资者则以未来现金流量的估值方法为基础;其次,在当前水价监管不到位或水价调整机制相对模糊的情况下,投资者对投资增长有一些过高的预期;另外,一些能力强的投资者确实有利益转移的方法和渠道,一些部门已经完全放开了一些利益。

对此,张伟表示,其实不要太担心所谓的溢价。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调整估值方法;明确水价调整机制;不要让关联交易发生。“等工作完成后,你就可以放心大胆了。你敢出高价,我就敢接受。”

据了解,正在起草调整估值的相关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督检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最近进行了修订,水价的成本内涵也将进行修订。

澳门自来水公司总经理范小军说:“如果我们继续对各种项目进行高溢价,将来哭的不是这些城市的市长或普通老百姓,因为水价被认为是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最后哭的是投资者,他们可能真正担心溢价。

标题:水业“高溢价”牵动多部委 外资忧心成最后风险承担者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52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