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务市场创新模式之辩
本篇文章1212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水务行业的改革经历了20年,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外资,随着中国水务市场的发展,中国应该进入第二阶段——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而今天,中国水务市场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即从传统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如何将创新模式引入中国水市场已成为热点。4月2日下午,在2008城市水务行业论坛总裁论坛上,首创股份总经理、深圳水务集团董事长于坚、中国水务投资集团总经理刘、天津创业环保总经理顾启峰、中国通用技术咨询公司董事薛涛等领导就水务行业市场创新进行了座谈。这部分讨论由潘文堂主持。
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坚介绍了深水集团的发展历程。第一次飞跃发生在2001年。深圳市政府决定将排水业务规划给深圳水务集团,真正实现了特区给排水一体化;第二次飞跃发生在2003年,当时市政府将五家国有企业作为改革试点,并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第三次飞跃是在2005年,当时市委和国资委鼓励海外投资;第四个飞跃是在2007年统一龙岗和宝安的水市场。
“作为一个城市,给排水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给排水的统一运行。”俞董事长说:“作为一个企业,产权多元化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产权变了,原来是国有的。现在,产权多元化后,其效率有所提高,这对企业发展是一件好事;第二,监管到位。原来,一个国有独资公司基本上是一个企业。现在,在合资之后,监管真正到位了;三是引入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肯定了水务行业市场10年来的探索方向。“为社会提供清洁安全的水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我们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探索我们的经营模式。我们是水行业的人,水行业的人在这个行业坚持一个大的水的概念。”刘先生说,“我们应该从原水开始,从水源开始,并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开发。”
天津创业环保总经理顾启峰总结了近五年来我国水市场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情况,指出在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水务企业的服务特色更加突出和重要。水市场改革的目的是让人们和社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服务。资金不是不重要,但技术、运营和服务应该更重要,包括技术、方案设计、运营管理、施工管理等。这些方面实际上符合中国水市场改革的方向,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近年来的外部发展来看,水事务的区域治理和流域治理应该有机会,并可能在未来实现。”顾宗表示,在工业水处理方面,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一些要求,为水处理企业提供了商机,未来工业企业的服务需求将会增加。
“对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创新要求可能比运营公司更高。”中国综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涛表示:“在七八年的水务改革中,中国水网主办的城市水务行业年度战略论坛,使水务行业人士不断回顾、总结和提出创新模式,为水务改革和包括固体废物在内的整个市政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此外,还有六家咨询机构活跃在水务行业,这在其他国企改制中是不存在的。这些中介机构为投资者和政府之间的沟通以及整个规范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标题:中国水务市场创新模式之辩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52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