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生态与经济孰重
本篇文章2398字,读完约6分钟
绵延数千英里的钱塘江潮汐十分壮观。钱江潮创造了“天堂”中的黄金之地——沙地,这里人杰地灵,经济繁荣。
然而,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一度陷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两难境地。如何平衡这种关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潮汐经济
“天气”和“地理优势”促成了钱塘江的涌潮,“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成了许多“嬉潮”。
翁的《京畿之舟》中说:“从秋梦到浙江中秋节,都有戏水、举旗、撑竿跳高的场面,这在波涛中是一个奇迹,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61岁的苗叔叔住在萧山区镇,曾经以“弄潮”为生,以抢海潮鱼闻名。现在,回顾过去,那些经历仍然令人激动。“如果你想在潮水中抓鱼,你必须努力工作。你必须跑得比潮水还快。当你跑着回头看的时候,当你看到鱼的时候,不要去想它,跳进去抓住它,然后跳出去。”据他说,每年都有人被潮水冲走并杀死,因为他们抢走了海潮头鱼。
据我记忆所及,直到我上初中,在苗叔叔的两层小楼旁的一个小池塘里住着一条船,这条船不到8米长,不到1米宽,有两个尖尖的头和一个大的中间,就像织布机上的梭子。我不知道沉船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前年,池塘被填满了,被绿草覆盖,成了一个公共健身场所。
"那艘船是一种捕鱼工具。"苗叔叔笑着说,经过发展,抓海潮鱼的战术变了,我们变成了单独集体作战。“我们通常四人一组共用一条船。捕鱼时,一艘拖船和另外三个人抓鱼。拖轮必须强壮且视力敏锐。谁先抓到鱼,谁就有危险,谁就会很快被拖走。”
抢潮鱼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也有一群技艺高超、胆大妄为的渔民,他们建造了一栋又一栋的小楼。
钱塘江是曲折的,所以它也被称为枝江。20世纪60年代,潮水一度到达我家后面的大坝,从那时起,萧山开始大规模填海造地。
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长江沿岸农民依靠集体力量,实行“以围代坝、以围促淤、围垦与治河结合”的政策,将土地由小规模围垦改造为大规模联合围垦。到20世纪末,已经开垦了50多万亩土地,被称为新沙地。
新圩沙地是萧山沙地的最大板块,极大地拓展了萧山沙地的面积,堪称钱塘江边的“聚宝盆”。
萧山一期围海造地以来,钱塘江南岸的海滩被一个接一个地封锁和围海造地,而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则被围海造地,长江以北出现了大片海滩。苗叔叔抢潮头鱼的地理位置也由南向北变化。
由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开垦,钱塘江的面积大大减少,但县城面积却大大增加,解决了土地短缺的迫切问题。可以说,萧山四分之一的土地正流向钱塘江,北临钱塘江,东接钱塘江,西接钱塘江,南接南沙大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曾惊呼这是“人类土地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生态危机
经济在发展,但我不知道河岸上的森林什么时候被砍伐了,以前的自然风光被高耸的建筑取代了。河边竖起了广告牌:临江别墅,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春潮!
河景房、别墅,仿佛一眨眼就传遍了四周。
前年,当我再次去看潮水时,潮水似乎缺少了童年的纯洁。潮水冲到我们面前的是黄色的淤泥和脏水,带着河边的杂草、干枯的芦苇和其他杂物冲上来。垃圾、杂草和矿泉水瓶不时漂浮在河上。据一些以前的渔民说,河里的鱼类种类逐年减少,有些鱼类甚至濒临灭绝。
白暨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四种淡水海豚之一。20世纪60年代,白暨豚在钱塘江随处可见,20世纪70年代,白暨豚在钱塘江绝迹。
据资料显示,由于过度捕捞冷鱼、围湖填海、拦河筑坝、工业污水污染,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淡水渔业捕捞量逐年下降,下降趋势尚未停止。
目前,钱塘江总体水质只能维持在国家一至三级地表水标准,勉强满足饮用水要求,经常受到咸潮和流域工农业污染的困扰。近两年来,“蓝藻”和“水葫芦”猖獗,钱塘江流域生态保护日益严峻。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钱塘江沿岸的一些化工厂、制革厂和染料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长期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钱塘江。钱塘江以南也有一些农民把钱塘江的一片水切成几块来养螃蟹。为了保证螃蟹的好价钱,他们把污水排入钱塘江,把清水排入池塘。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钱塘江将受到严重污染,清澈的河水将被浑浊的泥沙所取代。
浙江省的一项环境调查显示,该省估计可开采的水资源约为300亿立方米,这一资源消耗可在2014年左右实现。由于钱塘江污染严重,杭州市饮用水源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节约用水
一边赚钱一边抱怨,面对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流域人民的心态是非常矛盾的。
拯救生命之水。浙江省环保局多次向社会公布高能耗、大污染物排放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名单,并责令这些企业限期整改。
一些对钱塘江污染影响很大的企业已经搬迁或正在搬迁。全省造纸工业的纸浆生产线全部关闭,味精污染在全行业得到了治理。共整治大型畜禽养殖场1292个,新建和扩建乡镇垃圾转运处理设施992个...
2004年10月,浙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811”环保行动,即集中整治8个地区的11个行业,环保检查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扩展到9个地区的11个行业,被称为“911环保风暴”。
在过去的三年里,浙江省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取得了最快的进展,发布了最多的文件。先后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15部地方性法规。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等20多份综合性文件。
三年来,仅省财政就直接投入近20亿元用于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另据报道,钱塘江上游第一家污水处理厂开化县污水处理厂日前建成投产,累计投资1.5亿元,铺设污水管道30公里,每天收集处理污水2万吨。
根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2007年钱塘江水系一级至三级水质占73.3%,比2004年同期增长17.8个百分点。"钱塘江总体水质略有改善."
然而,这一切还没有结束,补救工作才刚刚开始。钱塘江的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人们期望天空变蓝,水变清,环境和资源不再为经济发展买单。
标题:钱塘江:生态与经济孰重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785.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桑德与中国环保事业共成长
下一篇:广东西江不明油污导致居民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