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治华北水殇 中国式调水4月发端

治华北水殇 中国式调水4月发端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4-03 18:13:12阅读:

本篇文章3109字,读完约8分钟

进入2008年,中国奥运年,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主体工程相继进入最后阶段。

同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北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也在进行最后冲刺。到4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河北省为奥运会预留的3亿吨应急水资源就可以通过这条300公里长的人工水道持续供应北京的城市供水系统。

过去的2007年是北京连续干旱的第九年。此前,城市供水从高峰期的每年40亿立方米减少并稳定在35亿立方米左右,供需缺口超过5亿立方米。

奥运会期间,北京的需水量预计将增加10%-30%。中线一期工程的近期建设目标是确保奥运用水安全。

今年,北京将从河北调水3亿立方米;明年,北京将具备从黄河调水的条件,但调水指标有待确定;到2010年,中线工程全线贯通后,汉江水可以直接到达北京,每年10亿吨的调水将从根本上缓解困扰北京多年的缺水问题。

华北水危机

中国水资源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它能支持一个大国的快速崛起吗?水利部最新一期《中国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可以作出解释。

《公报》总结分析了2006年全国水文数据。当年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5330亿立方米,比正常水平减少8.6%。其中,地表水24358亿平方米,减少8.8%;地下水为7642亿立方米,不到5.3%。

从总量上看,中国人均水资源1900多立方米,仍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然而,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极其不平衡,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经济正在发展的华北平原时,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

今年年末全国蓄水总量比年初减少115亿立方米,而北部平原浅层地下水蓄水量比年初减少88亿立方米。

从开发利用率来看,南北差异尤为明显。海河高达74.9%,黄河为60.9%,居第二位,淮河为54%,居第三位,而南部的长江和珠江约为18%,西南部的河流不到2%。

河流径流的开发利用率在20%以内没有影响,30%会影响河流生态,40%是国际公认的上限,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黄河、淮河和海河流域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部分河流利用率甚至超过90%。

“从黄淮海流域的情况来看,现在谈论水资源对经济的支持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长明说,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已经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极限,这都是多年来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结果。刘,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

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北移,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危机不但没有缓解,反而继续加剧。刘说,目前,地下水累计超采量已达1000亿吨,超过了黄河的水量。

具体到北京,在连年干旱的情况下,官厅水库的入库水量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近20亿立方米减少到不足1亿立方米,一度被迫退出城市供水;密云水库也从12亿立方米减少到2亿立方米左右,库容从1994年的33.6亿立方米减少到10亿立方米,最低近6.54亿立方米。

北京水务局官员向本报提供的数字是:平原地区地表水开发率为86%,地下水开发率达到109%。

应对华北水危机已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任务。

人口、资源和生态的三重压力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北作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经济繁荣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50年前,它仍然被船只包围,常年被洪水围困。是什么导致了目前极度缺水的局面?

刘长明给出的答案是:城市迅速扩张,人口高度集中,工业过度集中。

让我们先谈谈北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7.5万人,这是中国的一个高速增长地区。据上述水利专家介绍,建国初期北京常住人口为414万,2004年达到1493万,55年间增加了1000万。然而,全市水资源总量只有37.4亿立方米,按人均300立方米计算,只能承载1247万人。

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北京市的流动人口将持续增长,水资源超负荷的人口将继续增加。人口压力过大将使北京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严峻挑战。

以河北为例,建国初期,河北年用水量仅为40亿立方米,1998年达到峰值229.2亿立方米,而该省水资源最大承载能力仅为160亿立方米。

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后,河北省年用水量稳定在200亿立方米左右。这种颠倒的供求关系使河北从1964年前的连续洪涝灾害逐渐演变成持续干旱。

河北省水利专家魏志敏在长达50年的防汛抗旱生涯中,经历了华北水情由极端洪涝到极端干旱的剧烈变化。

" 1958年汛期,我乘小轮船往返天津和安阳."魏说,当时河北内河航运里程为3095公里。从天津出发,可直接沿南运河到达大明和安阳,沿子牙河到达邯郸、邢台、石家庄和保定。

2007年底,河北省专家咨询服务团专家魏致信省委、省政府,呼吁建立战略性水资源储备体系和应急机制。

魏再文写道,“每个城市都要制定《保障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与环保、水利、市政、卫生、民政等部门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实施跨河调水。和生态安全等有效措施。”

"河北省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生态的三重压力."他说,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调水的隐忧

从行政主体来看,河北是华北水资源危机的最终承担者。我们可以列个清单:

官厅和密云水库:两个水库的水源都在河北,达成的配水协议是:官厅每年向河北供水3亿立方米,密云每年供水6亿立方米。1981年,北京和天津缺水,官厅和密云给河北的9亿立方米的水全部给了北京。

引滦入津:天津每年从潘家口水库引滦水10亿立方米,枯水期引滦用水量仅为19.6亿立方米。

于桥水库:河北和天津联合修建,约定配水比例为3: 1。后来改为天津的调蓄水库,河北损失了6000万立方米。

总的来说,河北每年将向北京和天津供水19.6亿立方米:北京9亿立方米,天津10.6亿立方米。

今年,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达到供水条件后,河北将向北京供水3亿立方米。

随着水资源支出的逐渐积累,河北自身的水资源回收能力也逐渐萎缩。五十年前,国内地表水年生产量为235亿立方米,各省注入量为99.8亿立方米;随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表水的萎缩(水域湿地面积从11000平方公里缩减到670平方公里,白洋淀每年靠人工补水维持),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已降至205亿立方米,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只有160亿立方米。

这些水不仅要养活北京和天津,还要维持6800万人口的生存。1981年放弃9亿立方米的供水指标后,为了保证农业春灌,河北每年冬天都要以每平方米0.18元的市场价从山东购买黄河水,仅这一项每年就要耗费河北数千万元。

河北省为北京市的调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得到了北京市水务行业的高度认可。

就河北而言,它位于现有供水系统的底部,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这是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资源配置的梯次转移。中国水利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及相关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显示,海河流域每平方米水产生的经济效益分别为4.2元、19元和34元。本研究的一个结论是,当人类生活等基本用水需求得到满足时,利益驱动使水资源配置从低效向高效转变。

在这种利益驱动的机制下,生态退到了水链的末端。刘长明指出,每年需要60-100亿立方米的水,这样华北平原的河流才能保持最低的生态标准。

但是谁来支付100亿立方米的生态水呢?至少,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仍不能满足北方生态需求。《南水北调工程总条例》要求优先考虑城市和工业用水,并考虑农业和生态用水。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北京的调水能力将穿越华北,穿越黄河,到达水量丰富的长江。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调水工程,不仅要调水应急,还要改革现有不合理的供水系统和用水机制。

标题:治华北水殇 中国式调水4月发端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002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