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宋仁元 沈大年:从事中国水协科技委工作二十年回顾

宋仁元 沈大年:从事中国水协科技委工作二十年回顾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4-10 11:13:52阅读:

本篇文章5372字,读完约13分钟

编者按:2005年12月31日,民政部以韩民[704]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城市水务协会。到目前为止,新的水协会已经正式成立,筹备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水协会科技委员会是原中国城市供水协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负责供水技术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技术合作与交流、专题调研与讨论,提升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管理水平;协助政府组织调查和制定工业技术政策、法规和标准。自20多年前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工作,为行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水协会成立之初,我们采访了水协会科技委员会的两位主任——宋仁元和沈大年。宋宗和宗申都是在供水行业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老人,在水协会工作了20多年,见证了中国供水行业的发展。新水协会成立后,他们被聘为顾问,但他们不再直接主持科委的工作。
为此,我们请其中两位介绍科技委过去20年的主要工作,以及成功和失败之处。

中国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20年工作回顾

在中国水务协会的领导下,本着为建设部工作人员服务供水企业的宗旨,在主持科委工作的20年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为建设部制定和编制相关的供水计划和标准。《2000年城市供水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技术发展规划》)
在收集和分析国外技术状况和国内供水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两个提高三个降低”(即提高供水质量),即组织方式分为26个专题组,分别组织25个单位的127名科技人员编写专题报告。最后,宋仁元主任编写了一份总体规划报告。
建设部组织王、、徐保久、钟、等著名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价,认为:“26个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内容丰富,相关问题全面,分析透彻,数据翔实,技术目标和措施明确,可操作性强,对全面提高整个城市供水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今后供水规划、设计及相关供水设备和仪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该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供水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我国城市供水行业技术进步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研究。"
国际水协会前主席沙里卡姆认为技术发展计划高度评价了总报告的简要说明。香港水务署总工程师顾志忠先生认为,规划是“供水技术的宝库”,是“技术经验的丰富”。
1992年建设部发布《技术发展规划》后,受到供水行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欢迎。例如,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经理芮有仁说:“上水多年来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计划帮助我们搞清楚了目标和措施,我们要按照目标和措施去做。建设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修订稿也将规划中的“两改三减”作为设计的主导思想,未来许多给水工程都体现了规划的要求。实践证明,《规划》不仅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供水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对21世纪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漏损标准”)
2000年12月,中国水协受建设部委托编制漏损标准后,科委立即组织上海市供水城北公司、天津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供水总公司、深圳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编制小组,对国内外相关数据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国内外漏损控制的经验和做法。除了泄漏控制的要求外,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减少泄漏的有效措施。在广泛征求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管理部门和专家意见后,建设部于2002年9月将其作为行业标准发布。渗漏率在20世纪90年代逐年上升,现已得到抑制。
3。《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以下简称《水质标准》)
2001年初,建设部委托中国水协会编制《水质标准》。科委组织深圳、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成都的供水企业和上海的监测站成立了准备小组。通过收集资料、查阅和翻译国外文献,在广泛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国内外水质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多次征求行业内外专家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本标准分为42项常规试验和61项非常规试验。规定了水源水、工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端水的检验项目和频次,要求水质检验项目的合格率,提出了水源水质和水质安全的要求和规定。经过预评价和专家评审,《水质标准》于2005年2月获得建设部批准,6月1日起实施。
4。”《2010年城市供水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2010年规划》)
自2000年以来,科技委为编制《2010年城市供水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规划》做了一些前期工作。在总结2000年“技术进步计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2010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安全,优化供水成本,改善供水服务”,并拟定了各专题的要点和组织方法。并在科技委的两次年度会议上进行了讨论。2002年5月,还提议汇编《基本原则和做法》。【/br/】在收到《委托中国城市供水协会编制2010年城市供水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的函[2002]34号后,中国水协会成立了2010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中国水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参加,中国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为主要小组,中国水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场所参加。领导小组着手编制编制规划纲要。领导小组通过了科技委起草的《2010年计划》的总体目标、建议议题和要点。对一般项目(建设部水利中心和水利研究中心)和特殊项目实行分工。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领导小组给予了直接指导,科技委积极完成了专题纲要审查、第一份专题草案专家函审查等组织工作。2010年计划中有29个主题,共110万字。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二.及时组织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水质质量控制和优秀论文评选,解决行业各个时期的紧迫问题
1。1985年,第一次技术交流会议与技术咨询部(科技委的前身)的年会同时举行。除西藏、新疆外,各大供水部门、供水企业、设计单位的领导和高校教授也参加了会议。400多人参加了会议。交流了60篇论文和摘要,来自50家制造商的产品参加了展览。
此外,还就城市供水规划、管道维护和维修、自动化技术和方向、净水设备技术改造、节能技术和优化调度等议题举行了6次讨论会,共交流了147篇论文和总结。
1987年,在科委下设立了4个净水、管道、机电自动化和计量专业委员会后,科委每年组织4~6次交流会、研讨会或培训班,如:提高水质技术研讨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交流会、应用互联网和内联网经验交流会、配水系统研讨会、城市供水水表ic卡应用研讨会、检漏技术研讨会。关于水质分析经验、混凝剂和消毒剂自动投加技术、含藻水处理和高分子絮凝剂应用技术、管道更新改造、产销差缩小、分质供水、供水管道建设优化和技术改造维护技术、强化常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先进处理技术研讨会等方面的交流和研讨会,受到供水企业的好评。
2。组织技术培训和宣传
发布重要技术政策时,组织培训和宣传班。例如,1986年,与中国水协会上海分会联合举办了一次渗漏控制研讨会,来自57家水公司的6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宋仁元主任介绍了国内外泄漏控制的经验,放映了英国和日本的相关视频,应用主要检漏器进行现场检漏,并分发了各种典型泄漏声音的录音带。培训材料约90,000字,后来由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题目是如何防止供水系统泄漏。
此后,组织了多种讲座和培训班,如:电机调速装置车间、净水设备技术管理和技术改造车间、水质和水质分析车间、净水设备技术管理培训班、供水管道技术培训班、宣讲《2000年城市供水行业技术发展规划》、宣讲《城市供水管网泄漏控制标准》、宣讲《城市供水质量标准》等。
为了方便地方供水协会或供水企业对主要技术工作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编写了五种技术培训材料,如建筑工程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净水器》、《供水设备维修电工》、《泵房操作工》、《水表装修工》。这些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生产经验,分析日常事故原因,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
3。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由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于1989年获得中国水协会的批准。质量控制对象为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引进计量认证项目评价单位的自来水公司、国家二级供水企业、国家城市供水质量监测网监测站所属自来水公司、自愿参与的自来水公司。原则上,它每两年举行一次。到2003年,已经进行了七次。它对推动城市供水行业水质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到国际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各行业相关单位参加了亚太地区实验室验证计划的验证试验,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因其良好的业绩受到了通报和表扬。
4。优秀论文评选
为了评选优秀论文并推荐给国际水协会参加沙里卡姆奖,自1997年起,中国水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1997年,对三篇优秀论文进行了评价。
经过几次评选,大家的热情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论文参与进来,质量也越来越高。2005年共收到189篇论文,最终获得4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和21个三等奖。这些都是多年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
5。《关于城市供水水质目标和实施对策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2004年3月,根据李振东主席的要求,科委组织业内专家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在收集了近年来发达国家在科学制定水质要求和水处理方面的大量新研究、新技术和新经验后,这一《建议》于同年7月提出,并于2005年4月在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宣讲。
6。开展专题调研和讨论,明确情况和问题
,组织阀门质量调查、出厂仪器质量和使用情况调查、球墨铸铁管生产情况调查、供水企业自动化设施使用情况调查、pe管生产情况调查、进口设备性能和价格调查等。,并初步摸清现状,提出使用意见。
三.积极促进国际交流
1988年5月,中国水协会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水协会的团体成员。
1。组织和促进参与国际交流
中国水协会参加国际水协会后,任命科委主任、副主任为国际水协会科委成员。科技委联系、组织、介绍了18家国内主要水务部门和市政设计院参加国际水务协会,免费获取期刊和信息,参加国际会议,以优惠价格购买技术资料。同时,组织将国内优秀论文介绍给国际会议进行交流。中国是会议上交换论文最多的国家之一。例如,在1995年的年会上,有五篇论文在中国被录用。
国际水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年会,选出两篇杰出的科技论文,获得Shalikam奖,其中一篇是青年奖。科技委积极组织优秀论文向国际水协会推荐,并参与评选活动。1997年和1993年,上海供水公司的夏柔女士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的夏柔女士分别获得了沙立康成人奖和青年奖。国际水协会获得公共关系奖,上海自来水公司获得公共关系奖。
国际水协会前任主席夏烈锦和迪·里克斯来上海时,宋仁元主任分别向他们介绍了上海的供水情况和技术成果,并安排了一批介绍材料在《水》杂志上发表。
2。在国际水协会举办“输配水网络供水安全”专题会议和产品展览。
它于1995年11月9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96名外国专家和204名国内专家出席了会议。国际水协会主席Jakasha先生;沙里卡姆博士和前主席坦森·道尔夫博士;贝丝先生,秘书长;亚太区主席徐文韶先生;和秘书长高赞觉先生。建设部副部长李振东、水利部林建宁局长、褚传恒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上获得了92篇论文,其中37篇论文被纳入论文集,是专家组审查后选出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其中27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宣讲和讨论。
在建设部和水协会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精心组织和协办了这次会议,受到了各方的好评。前主席沙里卡姆博士说:“这次会议是亚太地区研讨会上的一次杰出会议。”亚太区主席徐文韶先生说:“会议各方面的工作都安排得很好,卓有成效。”会后,国际水协会会长Jakasha先生郑重提议中国承办第23届国际水协会大会和第12届亚太大会。通过这次国际会议,可以总结为: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增进了解,扩大影响。最后,被任命为大会秘书长的宋仁元主任总结了论文的所有要点并做了技术总结,从而提升了中国水协会的地位。
3。2001年,国际水协会会长任宝贤教授来中国了解2006年国际水协会年会筹备情况。在去北京的前几天,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科技委员会、同济大学和供水委员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了“中日水处理技术国际交流会议”。邀请鲍丹教授作报告,科技委是中国的主要报告。
2003年,“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在长春与供水委员会联合举办。
2003年12月,与澳门供水有限公司和中法水务联合举办了水质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
通过这一系列国际活动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增进友谊和促进供水行业的科技进步。
20年来,科委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是在建设部和中国水协会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地方水协会、供水企业、中国水网、中国水星和相关报刊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科委全体成员和各工作部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要向长期支持和帮助科技委工作的所有单位和同事表示衷心感谢。回顾过去的20年,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按照国家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有些工作仍未达到预期。例如,在合理规划供水发展规模、准确掌握水质标准、科学改善水质、管网改造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等问题上组织讨论和指导是不够的。

(中国水网独家报道)

标题:宋仁元 沈大年:从事中国水协科技委工作二十年回顾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1416.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