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七大流域面对三大难 改调水为节水
本篇文章2437字,读完约6分钟
自1976年以来,水再次成为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在过去的27年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缺水国家不可避免的世纪挑战 中国人均水资源份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空有限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由于水资源短缺,工业农业每年损失数千亿元,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荒漠化蔓延,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 可以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取代了洪水,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毒瘤 当今中国的水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大问题:洪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两千年来,洪水的威胁一直被视为知己 但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蔓延和发展 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发生严重干旱,使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心腹 目前,全国各城市严重缺水。在600多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 自1990年以来,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业产量每年减少1000万吨至5000万吨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急剧恶化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6月份发布的数据,2004年7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类至ⅲ类、ⅳ类至ⅴ类和ⅴ类劣质断面的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 其中,海河水系污染严重,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中度污染,长江轻度污染,珠江总体水质良好 在监测的27个重点湖泊和水库中,仅有2个达到二级水质,10个达到五级水质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继荣指出,高强度经济活动造成的污水和废水排放相对超过了流域的环境容量。许多河流污水比例大,径流量小,因此改善水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著名学者马军在《中国水危机》一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七大流域面临的水问题,指出洪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退化是直接相关的,水污染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没有什么比黄河断流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缺水的严峻形势 自1972年前所未有的断流以来,最长的年断流时间从1970年代的21天到1980年代的36天,到1990年代的226天,再到1997年黄河不滴水入海的330天 黄河是河南、山东两省的重要水源,黄河下游十几个大城市60%以上的用水依赖黄河 两省许多城市被迫过度开采大量地下水,年开采量近200亿立方米,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如今,连续流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因此黄河全年保持小流量状态 然而,这种水流不能给河口带来10亿吨泥沙,大量泥沙沉积在水库和下游河流中,造成严重的洪灾 长江:洪水+污染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基础。其洪水问题十分严重,流域内旱灾的发生也日益增多 虽然长江干流变化不大,但许多支流的径流量一直在减少,有些河流已经完全干涸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的20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37.1% 枯水期停航甚至停航是一种危险的趋势,但汛期的洪峰非常凶猛 长江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220亿吨,占中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3 由于其巨大的水流,主流对污染有很强的稀释作用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库区的流速将减缓,自净能力将大大降低,污染问题将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西北:沙尘暴的源头。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相对稀少的河流和湖泊支撑着广大地区的生态平衡 如今,河流在萎缩,湖泊水位在下降,导致严重的沙漠化,并给整个北方带来严重的沙尘暴 1990年代末,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增加到每年3436平方公里,每年流失50亿吨土壤,4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东北:旱涝矛盾东北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也不容乐观 松花江在旱季是干燥的,造成严重的干旱,而洪水在汛期很容易形成 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污染极其严重 中国北方:中国北方的海河流域地下水被过度开发,共有300条支流。没有河流,没有气味,也没有水。 600亿立方米不可再生的深层地下水资源已有一半以上被收集,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污染严重 淮河流域生态破坏严重,城乡结合部上游污水恶性排放,使下游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面临缺水困境 东南:中国东南部缺水,虽然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但普遍面临缺水问题,特别是太湖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每300米一条河流的平原上,每个城市都有水并且不能使用它,所以它不得不过度开采大量的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 珠江三角洲集中了全国13%的径流,但主要城市的污水泛滥,饮用水质量令人担忧 (亚太经济时报)改变思路:1998年洪灾后,中国改变了过去依靠水利工程的防洪战略,实施了禁止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等生态措施 这些是有识之士数百年来倡导的基本政策 面对水资源短缺,我们也必须反思几十年来增加水供应的策略,而不是从需求管理中寻找出路 50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开源,修建了8.5万座水库,全国供水规模从1000亿立方米增加到5800亿立方米 供水的增长支持了经济发展,但它大大超过了自然承载能力 在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最大取水量不应超过40%,而中国北方已经超过了这个标准,海河高达95% 如今,寻找新水源越来越困难,因此各地都提出了长距离输水方案 然而,大型调水工程往往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国际和国内经验表明,跨流域调水往往难以持续 在不改变现有供水系统和用水模式的情况下,大规模调水只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污染,这将刺激干旱地区水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并为更严重的缺水埋下隐患 十年前,美国纽约也因缺水制定了调水计划,预计耗资10亿美元 然而,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人们发现,如果整个城市的厕所得到改善,节约的水可以弥补供水缺口 因此,调水计划被取消,该市花费近3亿美元更换厕所,弥补了每天37万吨的供水缺口 换水节水的好处远不止节约供水投资 一般来说,每增加一吨水就意味着至少排放0.7吨污水,而这些污水会污染10倍于其自身的自然水体,达到标准是很昂贵的 如果我们能在问题发生之前预防它们,为什么不呢?(《亚太经济时报》)标题:我国七大流域面对三大难 改调水为节水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3193.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膜技术主导水处理产业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