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度的十大热点,把握环境产业发展趋势(中篇)
本篇文章2701字,读完约7分钟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第一年。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治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环境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支柱,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得到严格控制,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不断收紧,ppp项目得到规范和调整,企业面临新的融资困难。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环保产业的重要转折点。企业能否在金融困境中把握市场机遇,需要解读国家政策取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对此,e20研究院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梳理了2018年上半年环保产业政策和市场十大热点,希望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这是系列报道中的第二篇。请点击第一部分:从上半年十大热点把握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第一部分)
5.防范金融风险正在改变该行业的交易结构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Xi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好三个硬仗: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准确脱贫、防治污染,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由此可见,“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硬仗”的第一仗。其中,财务风险是目前最突出的主要风险之一。金融风险的防范给当前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是行业第一方即地方政府的环保支付意愿增强,但支付能力减弱;其次,一直忙于抢占市场的环保企业越来越难以筹集资金。可以说,资本市场上的环保企业是“一地鸡毛”。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想办法用很少甚至没有钱来控制生态环境,而行业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控制金融风险给地方政府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施加了一个“紧箍咒”,使其回归本质。特别是受去年财政部、国资委92号、192号通知的影响,财政吃紧的地方政府更加困难。过去依赖政府宽松金融环境的简单商业模式已不再适用,迫切需要找到预防和解决措施。政府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走出困境?Xi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为此指明了方向,即从“绿水青山”的循环增量中寻找“金山银山”,少花或不花政府环保资金,需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起初,高质量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很少,但现在有大量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要解决政府收费过高的问题,就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例如,在“厕所革命”中,政府过去为此买单。如果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进行设计,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节约水、电等资源获得增量收益,将会有新的突破。
随着金融环境的趋紧,环保产业的发展陷入了“冰与火”的困境
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很大。一方面,国家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政府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工业绿色转型、黑臭水处理、新农村建设等热点问题给环保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将有数万亿市场空的环保产业急需释放;另一方面,受融资环境紧张的影响,供应方出现融资困难、利润不足的问题。上市环保企业正在失去翅膀,在资本市场上无休止地倒下。只有少数企业摆脱了“财务困境”,工业市场“火上浇油”,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方面,财政紧缩给一些企业带来融资困难,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可能被抽离;另一方面,它也给资金雄厚的企业带来了机遇,那些不断失去翅膀的企业正在寻找出路。e20环境平台收到消息称,许多上市公司正在出售其资产,包括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资产。当然,有不少公司持有资金,等待收购和整合。下半年,金融紧缩带来的行业整合肯定会非常活跃。
第六,如果公私伙伴关系不进行大规模发展,需要极大的保护,它也需要“绿色发展”
在过去的四年中,ppp已经被一些行业用于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这导致了ppp的“错误方式”。从去年年中至今,党和国家开始规范ppp市场。这让很多人担心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否会停滞不前。E20研究所认为,相反,ppp的标准化发展对于生态环境治理行业来说利大于弊,因为ppp正在回归运营的本质,即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这一点在6月份发布的《生态环境十条》和直接投资、投资补贴、经营补贴等都有明确的体现。用于规范和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对于政府实施的环境绩效合同服务项目,公共财政支付水平与治理绩效挂钩。
过去,ppp参与者可以说是“有着不同的幽灵”。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ppp已经成为快速拓展市场的工具。为此,一旦财务状况趋紧,将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紧张;对于地方政府来说,ppp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工具。e20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环境ppp大数据观测报告》证明了这一点。财政收入好的经济区,如东部地区,购买力平价的意愿很低;然而,在财政收入较低的经济区域,购买力平价的意愿非常强。从数据来看,平均财政收入最低的西部地区ppp项目和投资数量最多,分别占全国的48%和47%(详见下图);对于金融机构来说,ppp已经成为一种贷款工具;对于中央企业来说,ppp已经成为他们介入市政环保市场的桥梁。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建筑中央企业通过ppp市场进入水环境治理市场,但是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治理技术和经验。
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与市政环保项目的剪刀差图
在上述情况下,将会给环境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巨大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财务杠杆和地方支付杠杆被过度放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支付风险、可持续风险和现金流风险,这一结果已经出现;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ppp已经成为市场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工具,但大多忽视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本质。我们发现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包装商品。以黑臭水的处理为例,数十亿甚至数十亿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日益增多的项目存在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其治理效果却没有得到系统的考虑。ppp并没有带来水环境的真正改善。没有系统的生态环境管理设计,就不可能实现人们能够感知和政府想要的环境质量和环境效果。一旦监管到位,市场降温,就像退潮一样,有很多“裸泳者”。
因此,ppp的规范发展,对于环境产业的健康发展,利绝是利大于弊。一方面是地方财政压力加大,资金有限;另一方面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大量需求待释放,必然推动ppp回归其公共服务效率提升的本质,即回归其运营服务的核心。何为本质,体现在三大“十条”的效果目标里。就三大“十条”要求的目标而言,需要把很多的“点”治理系统化后才能完成,如果不进行系统化的解析,还是围绕“点”的污染治理做工作,就一定不能够还地方政府一个好的环境质量效果。因此,ppp也需要“绿色发展”,它不是大开发的工具,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围绕用户的综合性需求组织项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控金融风险,在不破坏生态本底的前提下利用好社会资本,使ppp走向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
标题:从半年度的十大热点,把握环境产业发展趋势(中篇)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2376.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吐槽〡环境企业遭受四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