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黄润秋:坚守人生的追求与信念

黄润秋:坚守人生的追求与信念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8-30 10:18:04阅读:

本篇文章2415字,读完约6分钟

坚持对生活的追求和信念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黄润秋

文本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六个月,我被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的前身)录取学习工程地质。1983年,他考入我校硕士学位,提前一年毕业,并继续攻读工程地质学博士学位;1988年,我以20万字的博士论文《复杂岩体力学环境下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成都地质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博士。

之后,我留在学校教书,一年后,我被地质矿产部提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我再次被提升为教授。1994年,30岁的我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一路上,我有幸成为学校和学术界最年轻的第一人。我也亲身体验了国家科技教育发展的足迹和对青少年的热爱与培养:1992年,我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1995年获得第二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人事部第一批“百万人才工程”...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从一个年轻人成长为一名医生、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7年,我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大师的称号,并获得了何李科技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这些都是非常感人的。仔细回顾这段匆忙的旅程,特别是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我已经做了三件更大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实验室,一个奖项和一个团队;有三条经验:正确的定位、认真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首先是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老一代学科的优势,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众所周知,我校“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由老一代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张罗源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创建的,它有一个重要的平台,即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专业实验室。为了这个学科和这个实验室,老一辈的学术领袖奉献了他们的一生。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学科在国家的地位和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老一代学术领袖逐渐退出学术前沿和领导岗位,历史将这一负担转移到了当时的年轻一代身上。1995年,我是国家专业实验室的主任,1998年,我是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院长。如何接过这一历史包袱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我当时遇到的一个难题。

在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指导下,我确定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实验室是汇聚人才、科研力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力量的综合平台,是学科建设的“物化”体现。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目标是把国家专业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实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我们的学校既不是重点,也不是211,更不是后来的985,我们的学校不可能有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然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几代人的夙愿。我们已经决定走这条路,但是如果我们在五年内做不到,那将是10年和20年...现在看来,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正确的,这使我们集体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目标。

在几代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集体没有止步,继承了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不断进取。每个人都带着一根绳子,在一个地方思考,试图在一个地方做出来。有多少人加班,有多少人没有假期,有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有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职位,有多少人把自己的研究经费花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开发上...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击,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每次休克结束时,每个人都问我同样的问题:“黄博士,我们的重点实验室已经批准了很长时间吗?”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都觉得不舒服,但我还是带着微笑和自信说:“很快,再试一次,我会成功的。”。

不是吗?虽然我们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我们一次又一次接近成功:2001年,我们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2年,我们被列为“科技部和四川省共同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我们再次被国土资源部接受为部级重点实验室。

这些标题只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步一步。正因为如此,我们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评估,始终走在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

最后,我们迎来了2006-2007年的一天。在这近两年里,我们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我们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调查、评估和筛选。终于,在2007年4月,我们成功了,我们被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第二件事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1988年的博士论文是关于黄河上游某水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当时,我并不认为我一生的职业生涯与人类最常见的地质环境“斜坡”有着不解之缘。

说到坡度,很容易理解它是一个有一定坡度的地形。它是一种在我们的经济和日常生活中联系最普遍、影响最大的地质体和环境。由于边坡不稳定,会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汶川地震造成8.7万多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由地震引发的边坡失稳引发的滑坡和崩塌造成的。地震无法控制,但边坡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研究边坡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灾害。

“坡度”问题在西南地区尤为突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西南的山脉和山坡陡峭,峡谷地形突出,导致非常高的坡度。天然斜坡的相对高度通常在几百米至1000米以上;其次,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复杂的岩体结构、高地应力、深厚的风化作用和强烈的卸荷作用构成了该区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第三,工程规模非常大,对边坡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

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型河流上的大型水电站已建至300米高,人工边坡开挖高度已达到700-800米。山区高等级公路、铁路和民用机场的建设也涉及到大量的高边坡问题。因此,西南地区的高边坡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特殊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如何勘测、评价和设计这些高达数百米的天然和人工高边坡,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其中,关键是如何创新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理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如何认识高边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发展的动力学过程!为了这个问题,我们一干又是20年!

标题:黄润秋:坚守人生的追求与信念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3135.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