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新基建+专项债,环保产业的机会这次真来了!

新基建+专项债,环保产业的机会这次真来了!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08-30 19:58:02阅读:

本篇文章1713字,读完约4分钟

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正在兴起,覆盖13个省市,总投资超过33.59万亿元。2月以来,各地大力启动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结合已公布的国家投资清单,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4个省市公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局长毛胜勇曾表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方向有很多,包括一些公共服务债务。其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短板领域,有望成为本轮投资的重点方向。

由于环境污染防治的弹性很强,从时间维度上看,从两年来看,目前具有很好的布局意义。在经历了相对疲软的市场需求和融资压力等多重因素后,环境保护有望在2020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基础设施的另一面

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过重不仅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扩张,还包括更多高质量的发展部分,以推动有效的工业投资。自2020年以来,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最高管理层已明确决定调整“新基础设施”作为反周期调整的方向。

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在于“新”。“总体而言,2020年各地重点建设项目偏向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布局先进的特点。”虽然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新基础设施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率可能会达到两位数,一些子行业的增长率甚至更高。

关于2020年新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很多机构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测算,2020年新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000-3000亿。

新基础设施,“利用新兴技术和产业支持产业升级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换句话说,5g、idc、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被添加到传统中。

目前,该行业没有新基础设施的权威定义。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步深入,新基础设施的内容将继续扩大。就环境保护而言,“新基础设施”的意义在于开启以智能为核心的环境治理之门,推动环保产业向以信息和数字为主体的新常态发展。

“新基础设施”与新兴工程项目的巨大投资和需求相关联,并引领着不断升级的强有力的环境治理环节。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新基础设施”热潮的到来,环境治理等行业将迎来疫情过后的巨大发展机遇。

2019年,反污染斗争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必须确保实现反污染斗争的阶段性目标,环境保护投资将继续增加。需求可能会分阶段增加,但与新基础设施相对应的智能环保、智能供水和智能卫生等新基础设施有望成为后规模增长时期的新循环部门。

从中长期来看,新的基础设施也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将成为政府未来调度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环保投资的增长率将明显高于传统基础设施的增长率,这将提振业绩和估值。

现代环境治理过程将构建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整合创新、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这将催生更多意想不到的产业组合。

特殊债务点燃了新的循环

从流动性角度看,“稳中求进”是当前的主要政策基调,稳定增长要求货币政策宽松而不紧缩。随着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降低,作为基础设施投资重要来源的专项债务将得到进一步支持。

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对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也将扩大,可以通过公私伙伴关系动员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

特殊债务侧重于建设,而公私伙伴关系项目侧重于社会资本的运作。二者的结合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有利于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

截至3月底,全国环保专项债券发行总额为1189亿元,远远超过去年的224%;2020年,环保专项债务占比超过10%,高于去年的2.44%。环保专项债务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综合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

据公开信息,在披露的新增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债务中,新增水务专项债务超过1127.58亿元,占全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债务的近63.58%。

此外,后续周期政策有望进一步发挥作用,环保市场在现阶段仍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这也将是引发第三轮新一轮环境保护的信号。预计环保行业将进入新周期的上升阶段,预计该行业将迎来一个更全面的提升估值的机会。

环保企业核心资产价值调整后,估值处于底部区域,业绩稳步增长,阶段性配置价值值得关注。

特别是环保企业正逐步发展成为集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并从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获益更多。

标题:新基建+专项债,环保产业的机会这次真来了!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23365.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