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化处理方式仍居首位 6种创新型污泥处理技术解析
本篇文章3034字,读完约8分钟
介绍:根据项目数据统计,e20研究所发现,机械脱水、热干燥、好氧发酵、厌氧消化和干法焚烧目前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在我国328个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项目中,干化处理的比例仍居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之首。
随着国家对“绿色、循环、低碳”技术路线的重视,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燥将用于建筑材料利用或与生活垃圾协调处理和综合利用,水泥厂和燃煤电厂将得到发展。
此外,虽然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技术和项目也没有大规模开展,但值得后期关注。
污泥干化处理仍居首位
根据项目数据统计,e20研究所发现,机械脱水、热干燥、好氧发酵、厌氧消化和干法焚烧目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我国328个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项目的数据统计,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中干燥处理的比例仍居首位,机械深度脱水的比例高于能量干燥处理。原因是,一方面,在政策的指导下,大多数污泥脱水干燥项目采用机械脱水和填埋的处置路线,另一方面,大多数污水处理厂bot价格中的污泥处理和处置费用是根据填埋计算的,考虑了成本效益最大化和深度脱水。数据图表下方:
图1污泥处理流程比例(2016年3月数据测量)
资料来源:e20研究所
众所周知,我国50%以上的填埋场已经超负荷,随着满负荷填埋场数量的增加,污泥填埋的处置方式将被堵塞。在生态循环的背景下,资源利用之路将逐渐被业界所重视。在干燥方面,能量干燥的产品含水量低,不仅可用于填埋,还可用于土地利用,如森林覆盖和土地荒漠化,从而达到后端污泥循环利用的目的。在未来的新项目中,机械脱水项目的比重将会下降。
图2污泥干化工艺各路线比例(2016年3月数据测量)
资料来源:e20研究所
六项新技术分析
微生物水解提取干蛋白
水解破壁后,细胞内蛋白质和水被释放出来,经固液分离后,可得到含水率为35-45%(减少70%以上)、有机物减少40-50%的污泥残渣和可循环利用的含蛋白液体。目前,天津玉川环境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图3微生物蛋白提取流程图
污泥水解后,含蛋白液体浓缩后可用作蛋白发泡剂和有机肥,污泥残渣可用作覆土、绿化土壤、土壤改良剂和建筑材料。
图4微生物蛋白提取后处理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提取过程确保重金属不会进入蛋白质,而蛋白质可以用于工业产品和农业,但所有这些都必须由企业自己完成。目前,玉川环境下的污泥蛋白提取工艺已经成功应用,预计后期通过产业链中企业间的有机协调,蛋白将进入农业的后端产业链。
水热水解+厌氧消化
水热预处理技术是一种固体含量为15%~20%的脱水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具体来说,该工艺是以高固含量(固含量15%~20%)的脱水污泥为对象,通过高温高压热水解预处理的厌氧消化技术。该工艺采用高温(155℃~170℃)和高压(6巴)对污泥进行热水解和闪蒸处理,使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和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壁破裂,提高了物料的生物降解性,改善了物料的流动性,提高了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容积利用率, 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和产气率都有所提高,同时,通过高温高压预处理可以提高污泥的卫生性能和生物气。该工艺已在欧洲国家的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
与传统消化相比,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有机物转化率高;(2)提高无害化水平,彻底杀灭致病菌,泥饼达到甲级;(3)稍高的ph值可以降低沼气中h2s和co2的浓度,增加ch4的含量。(4)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稳定性。
太阳能低温复合膜的干燥
以太阳能为能源,将含水率为80% ~ 85%的脱水污泥均匀分布在密封的太阳能膜箱中。膜盒的上表面为高透光率的太阳能低温复合疏水膜。在阳光照射下,膜盒内的温度上升,与外界形成一定的温差。污泥吸收热能后,水蒸发了。水雾在低温复合疏水膜表面凝结成液态水,流向集水管。蒸馏水可重复使用或直接排放,得到含水率低于8%的干污泥。
在干燥过程中,污泥物料中水分的蒸发和冷凝不消耗电能,实现了节能环保。污泥处理后的干渣含水量低,可直接用于制造活性炭,其性价比高于普通活性炭。此外,针对一般污泥中含有的寄生虫卵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该工艺采用复合膜技术,不添加任何辅助化学品,使得在密封的膜箱空室内,通过阳光和紫外线可以有效地处理病原微生物等病原物质。金山环保利用该技术在宜兴建立了一个100吨/日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该项目运行稳定。
超临界水氧化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如下:在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污泥首先经过预处理,制成浆液,并将其浓度调整到设计值,然后通过高效预热系统与高温反应的物料进行热交换,达到反应温度后进入超临界反应装置。在超临界水状态下,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物料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在短时间内完成氧化反应。反应后的产物作为热源为冷料换热,多余的热量可以通过蒸汽回收,换热后的产物通过分离系统分离,实现气液固三相分离。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原理是水的临界点温度为374.3℃,压力为22.05mpa,如果水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到临界点以上,称为超临界水。它的密度、粘度、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基本性质与普通水有很大不同,表现出与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相似的性质。因此,超临界水可以与非极性物质(如碳氢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质完全混溶,并且超临界水也可以与气体(如空气体、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完全混溶,而无机物(尤其是盐)在超临界水中具有低电离常数和溶解度。目前,新奥环保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廊坊市污泥处理处置企业自建示范工程。
热解气化
污泥热解气化技术是以污泥热解气化为污泥处置核心技术,依靠干燥、造粒、尾气处理和废渣利用的系统工程。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如下:将污泥和处理后的污泥低温干燥,去除污泥表面的附着水和所含水分。干燥后,污泥在热解和气化前造粒,制成棒状或片状均匀颗粒。干燥废气进入气化系统,颗粒污泥热解气化。污泥中的有机物被气化成可燃气体,无机物以残渣的形式排出。可燃气体燃烧处理可以利用能量,同时将有害物质转化为烟气,并向发动机或燃气轮机提供清洁的热解气体;热解后的固体残渣性能稳定,能抵抗强酸腐蚀,而重金属固化后难以析出。由于容易受潮,出渣装置应配备防堵措施。
图5污泥热解气化工艺路线图
热解气化技术已经应用于生活垃圾处理领域,被称为“第三代垃圾处理技术”。目前,桑德集团、神源环保(神武集团)等一批企业已经进入垃圾热解气化领域。与生活垃圾相比,污泥的热值相对较低,从成本经济的角度出发,阻碍了后端资源和能源的处理方式。污泥热解气化技术的发展还有待观察。
蚯蚓堆肥
蚯蚓堆肥技术是在污泥堆肥的基础上引入蚯蚓。蚯蚓利用合适的营养物质作为食物来源,最后以蚯蚓粪便的形式排出。其利用原理主要包括蚯蚓分泌物的化学作用、肠道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研磨和消化等物理作用。
该技术利用蚯蚓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并对有害物质进行适当的处理。主要影响因素有蚯蚓种类、温度、碳氮比、物料含水量、调理剂等。
图6蚯蚓堆肥技术流程图
本摘要摘自e20研究所4月发布的年度品牌报告《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6年版)》。如需了解详情或购买报告,请联系:88480353荆元元
9月23-24日,“2016(第八届)上海水资源热点”论坛正式开幕,聚焦污泥处理,邀请众多权威专家分析典型技术和新技术,考察污泥项目。请注意,请点击“阅读原文”注册!
特别报道:百万污泥市场,说我爱你不容易
在手机上阅读更刺激:(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哪个更刺激~)
标题:污泥干化处理方式仍居首位 6种创新型污泥处理技术解析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437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