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亮剑”严打监测数据造假
本篇文章1314字,读完约3分钟
拔出监测探头,人为干扰采样装置,将监测导线接入办公室,随意篡改数据...环境保护部最近首次披露了包括中国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企业伪造监测数据的违法行为。对这7起监测数据欺诈事件负责的11人被行政拘留。(人民日报,6月15日)
近年来,公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完善。一些已经“习惯自然”非法排放污水的大污染者越来越难过。因此,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一些企业开始绞尽脑汁监控数据,试图通过伪造和篡改数据来蒙混过关。环境保护部首次通知7家企业伪造监测数据,这具有象征意义。一方面,以往的执法通报主要侧重于非法排污的量化结果,而本次通报则侧重于伪造和篡改数据的行为过程;另一方面,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特别强调了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的法律责任。通知中提到的新的处罚措施,如每日罚款和逮捕责任人,表明新的环境保护法对这些行为“亮出了一把剑”。
伪造环境数据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就国家而言,不准确的监测数据不仅会影响工业生产的科学决策,还会导致浪费和空转向。据报道,2014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仅在大气监测系统上就投入了4.36亿元。如果从企业端口读取的数据是伪造的,整个网络的分析和监管将成为空的一座城堡;就公众而言,伪造监测数据损害了公民的知情权:工厂的烟囱冒烟,但监测显示没有污水排放;这条河已经变成了“牛奶河”和“酱油河”,但数据显示排放是达标的...不是我们的眼睛和鼻子出了毛病,而是监控装置被人为篡改了。
应该说,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打击伪造和篡改监测数据。然而,由于监测样本分布在全国各地,且数量巨大,任忠要彻底杜绝监测数据造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监测和采样到分析样本,再到数据形成和网络传输,任何漏洞都将成为伪造者钻空.的大门只有当监测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时,才能收集到真实的数据并形成可靠的分析报告。
首先,要提高监控网络的智能化技术水平,不能在技术上留下任何篡改漏洞。例如,山东省开发了在线监测设备动态管理与控制系统,针对监测设备硬件和软件中的10多种造假手段,切断了软件造假的主要途径。换句话说,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另一个监控网络,以查看监控网络是否正常运行。发现异常数据后,可以为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提供大量线索。其次,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当企业尽力修改数据时,他们总是确信被执法部门抓住的概率不高。如果不按规定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企业可以降低相当一部分成本。“低风险高回报”是许多企业冒险的动力。执法部门加强了现场检查和实地访问,辅之以日常处罚和惩罚性罚款。当欺诈的风险大大增加时,大多数企业会诚实地处理污染。相反,如果被假冒企业长期蒙在鼓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应被视为当地环保部门的失职。
第三,如今,许多环境监测是由第三方组织实施的,这相当于企业雇人自费监督自己。合理地说,第三方组织可能更关心“黄金所有者”的面子,对伪造和篡改视而不见。在这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增加对企业监控终端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规定第三方机构也要对伪造承担连带责任。一旦证实第三方机构纵容和引导企业数据欺诈,该机构的资格可以被取消,以增加冲击。
标题:环保“亮剑”严打监测数据造假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6542.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杨向平、张益谈设计院的改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