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河北省细化排污许可管理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实行“双控制”

河北省细化排污许可管理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实行“双控制”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11-13 22:55:27阅读:

本篇文章3795字,读完约9分钟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排污单位都必须获得排污许可证,这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排污许可证是排污单位的生产通行证,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是环境保护部门依法监督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的重要制度。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只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原则,具体内容需要由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和相关行政法规规定。

河北省政府出台政府规章,率先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河北省政府近日颁布了《河北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大气、水污染物应当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未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为政府规章,法律效力有所提高,更有利于促进污染物减排。

□排污单位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后,可根据国家和河北省的有关规定予以保留或有偿转让。

□延长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表明政府部门确实简化了管理,下放了权力,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提高了法律效力,对四种污染物的排放实行了“双重控制”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不得排放污染物。”将于3月1日实施的《河北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的重要作用。

2007年,原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发布了《河北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在过去几年中,它通过发放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促进了企业的污染控制。”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国鹰表示,目前,原《河北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是该厅的规范性文件,存在法律效力低、制度设计不完善、涉及污染物范围小等问题。“新《办法》属于政府规章,法律效力有所提高,更有利于促进污染物减排。”

《办法》规定,必须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单位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不包括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海空设备等移动污染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水、医疗废水和餐饮废水的单位、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单位、从事符合河北省政府规定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的单位。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政策法规司副研究员张志俊告诉记者,对于种植业和非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空设备等移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居民排放的污染物,由于法律依据不足,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所以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在现阶段不会实施。

申请排污许可证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重点污染物排放符合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对重点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实行‘双控’,体现了污水排放行为的精细化管理。”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处长赵根西说,控制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已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关键污染物有明确的总量管理要求,河北省突出了对这四种污染物的“双控”,而其他行业尚未落实具体企业的总量指标,自上而下的管理仍然可用。

赵根西向记者解释,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的其他条件包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或者建设项目已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污染控制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能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重点污染物排放符合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排污口的设置和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检定(校准)和比对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测系统连接,运行正常。

■通过市场促进减排,指标可以保留或有偿转让

《办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的申请程序,其中特别提出了“提供排污技术报告”,并对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主要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年度排放总量进行计算和说明。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了提醒企业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科学计算。”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副司长冯军解释说,企业申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一经批准确定,将成为环境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采用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与实际生产情况不符,将造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闲置浪费,或者因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而受到严厉处罚。

同时,企业一旦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总量都会发生变化,必须及时办理排污许可证变更手续,否则不仅影响企业,也不利于环境监管。

排污许可证需要延期的,排污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申请延期冯军将表示,《办法》还规定了不延续的情况:排污单位的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和产品被列入国家和省确定的淘汰目录,超过淘汰期限;因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污染物排放单位所在地禁止或者限制排放原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污单位未能按期达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

张志军告诉记者,为了便于群众监督,《办法》还建议排污单位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同时,环境保护部门要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档案。

《办法》的亮点之一是运用市场手段促进企业减排。根据《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和支持排污单位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浓度和总量。但经环保部门确认后,排污单位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可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予以保留或有偿转让。

如何监管企业排污许可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监督管理,其所属的环境监测监督机构负责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日常监督检查张志军告诉记者,《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环境监测监督机构应当通过监测系统或者现场检查、书面核查等方式,对排污单位执行排污许可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详细记录监督检查结果,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档案。

■界定五年有效期,企业排污权相对稳定

《办法》的主要创新之一是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不超过5年冯军会说,在《办法》颁布之前,河北省通常根据工作需要将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确定为一年,以后将有效期确定为五年,这反映了政府部门确实做到了简政放权,减轻了企业负担。

冯军将向记者解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现有排污单位的排污权初始验证应在2005年底前完成,原则上每五年完成一次。“将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从一年改为五年,突出了与国家对排污单位排污权的初步批准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在排放权以许可证的形式得到确认之后,合法获得排放权的企业的相对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张志军告诉记者,《办法》还明确规定,排污许可证由正本和副本组成。正本应当载明主要污染物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有效期等内容。除正本规定的项目外,副本还应载明排污单位的主要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污染防治设施和污染物处理方法、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口设置、监督检查等内容。

关于排放指标的确定,《办法》规定,排放许可控制指标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进行核定。新、改、扩建项目的排放许可控制指标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确定。这些规定逐步将排污许可证与环境影响评价联系起来,避免了多门核算,降低了管理和实施的难度,增强了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办法》明确了环保部门的责任: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发放排污许可证,不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排污单位未按规定办理排污许可证变更手续,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监测排污情况,未建立排污和防污染设施运行台账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办法》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党委副书记杨志说。随着《办法》的出台,河北省将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规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分级审批的相关规定等。做好排污许可证申请和管理的系统文件和表格等基础工作。与此同时,各地要深入调查,找出目前的基础认证污水排放。

新发快递

“国家依法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45条

智慧

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并不是一劳永逸地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管,对污染物排放有反复的禁令。有些工厂甚至有一套成熟的排污方案,这是从中国古代的“三十六计”发展而来的。环境监管仍然十分艰巨,有必要与走私者“斗智”。

白天,检查员上班时,工厂不排放污染物,大白天的排污口总是面无表情地迎接人们;晚上,没有人巡逻,工厂在天黑看不清楚的时候打开了闸门。

——36起非法排污的“笑藏刀”

一旦发现工厂非法排污,工厂将重建排污口,甚至搬迁整个工厂以逃避处罚。

——对36起非法排污的“走出去是最好的计划”

买了花哨的污水处理设备作为幌子来迷惑公众,但实际上从未使用过。

三十六项非法污水排放的「美容计划」

工业区内各工厂的污水管道交错混乱,没有标志,全部汇集到一个出口,未经处理排放。结果,监管无法进行,工厂之间可以互相推卸责任。

三十六宗非法污水排放的「混水摸鱼」


标题:河北省细化排污许可管理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实行“双控制”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7263.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