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排水管网的部分问题可以用PPP解决
本篇文章3290字,读完约8分钟
“现在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水处理国家,但我们远不是一个强大的污水处理国家。主要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网。”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张悦在e20环境平台主办的第52届环境产业战略沙龙上说。针对目前国内排水管网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自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30名代表分别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张悦从政府的角度阐述了他对排水管网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排水管网的问题如此复杂?
张悦首先指出:“管网问题不是一个单一层次的问题。”“管网问题是钱的问题,但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由于其复杂性,张悦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首先,就社会属性而言,排水网络应该是公益性的。“与污水处理厂的以市场为导向的bot模式不同,它有投入、产出、评估指标和定量评估,这些在管网领域难以实施。”张悦分析说,所有公共福利属性的管网都有一些限制,但同时强调“这并不是说公共福利不能市场化。”他建议可以设置一些间接指标,并结合政府的相关职责,促进排水管网的市场化。
第二,从自然属性来看,排水管网是由政府垄断的钢筋网;并非所有工厂都与污水处理厂有一对一的服务关系,工厂与网络的整合可能并不合适。张悦认为:“你可以从事劳务外包。一个行政区域内的管网和处理设施可以是与N个污水处理厂相对应的一个管网。”
第三,从经济属性来看,排水管网不会产生增值效益,而且资产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很难实现效益最大化。张悦同时指出:“由于管网的前两个属性,它通常被定义为沉淀资产。”“管网的值是根据函数计算的。因此,在经济上很难进行定量评估。”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采购服务和管网特许经营的做法尚未达到‘服务’或‘特许经营’的水平,而只是在劳动力或劳动力外包的水平。”他强调,地方政府不应该制定维护标准、成本标准等。例如,一公里的管网费用是多少,他认为这是无法设定的,而且即使它建立得很好,也无助于管网的市场化,而这种竞争机制在这种背景下也将毫无价值。
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管网问题?
鉴于管网问题的复杂性,张悦用30多年的经验和创新思维开出了一个治疗“药方”。
首先,应加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地位
如何解决排水管网的问题?张悦首先指出,政府的主要责任地位应该得到加强。在排水管网领域,政府应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与节约”三个方面体现主要责任地位,这三个方面都应纳入政府的整体评估。
二是重视管网的顶层设计
张悦引用《排水条例》中的第一条原则,强调尊重自然的必要性。“过去,我们谈论的是整体规划,即管理和确保安全并重。事实上,我们尊重自然,”张悦指出。“要谈蓝色经济,就要解决低影响开发和原有自然水系规划建设的破坏性。不要让所有的水靠在管子的末端。”同时,张悦用习近平主席的“自然存在、自然渗透、自然进化”来概括,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管网问题,政府要遵循自然规律。
排水网络必须规划到位,以解决大问题。"污染控制、雨水、环境、资源和安全都应该结合起来."张悦认为管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管网的维护、清淤和检查需要规划。要进行规划,首先要进行人口普查。“普查通常不仅仅是管网普查,还包括属性普查、水系普查、管网普查以及周围水位和潮位的普查。”张悦用一种流行的方式谈到了管网的总体顶层设计:“规划必须经过两次评估,任何家庭背景不清楚的人都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规划。”政府必须有效地‘计划’。”
整个城市也处于一个大的水文系统中,这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关的。因此,必须有模型和数字。"本系统的普查应与信息系统和数字平台保持一致."张悦强调,不仅要进行人口普查,还要规划和建立排水管网监督系统,以便将最终影响和最终因素作为政府的评估指标。从而有效控制排水管网的运行和管理。
第三,ppp有了新的解决方案,政府应该注意“三个阶段”
“市场化”是目前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本次沙龙讨论的重点;对于排水管网的问题,市场化已经提上日程;因此,在这次沙龙中,张悦特别解释了ppp。
“第一个p指什么?现在有人说,国有企业已经把混合所有制结构集中起来了。p是公共部门,不是国有企业;第二个P肯定是指社会。我认为这个P可以扩大一点,即使它包括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国有企业,实行市场机制的相对富裕的国有企业,以及以私人资本为主的社会资本。”张悦认为“ppp的关键在于第三方,他们如何参与他们的关系?”因此,提出了“三阶段”的概念,即政府必须考虑管网投资的“短期”、“长期”和“预期”。
“短期”是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初始阶段很大,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会越来越少甚至为零。对于管网来说,初期需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例如,5-10年,但不是未来几十年,它每年都需要这么大的投资。”因此,张悦认为,在对管网进行短期投资后,有必要为其长期发展设定一个“缓慢增长甚至零增长的目标”。
“长期”意味着必须有可持续的资本投资用于管网的建设和运营。“这是政府的责任。公共资金,包括税收,包括房地产税,应该有一个可持续的投资。”张悦说,目前,中央政府每年有50到60亿元用于处理污水和垃圾,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捉襟见肘。因此,“要搞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张悦认为,前期的大投资和后期的可持续投资应该得到有效协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管网问题的解决。
“预期”是指在“短期”和“长期”的基础上,管网投资应注意必要的效果。张悦提到了“融资”的概念,并引用了国窖环保的融资实例。“国窖融资时只有二三十亿元,现在市值已经达到二三十亿元。”因为有好的环保理念、好的预期效益和好的现实项目,融资才会有效,管网运行管理的预期效果才会更好。“如果我们抓住无限需求的机会,使有限的资金长期可持续,并扩大资本市场的预期,将有可能解决一些融资问题。”张悦对“预期”有进一步的思考,“如果ppp模式从现有的基本建设投资补贴转变为可持续投资,比如资金模式,比如财政运行补贴就投资于污水处理费。在ppp这样的机制中,无论谁中标,政府都会根据结果给予补偿。”
对于ppp,张悦的简单总结是最直接的:“第一个P是‘公共’,这是正确的;第二个项目扩大了企业;第三个P需要创新。”因此,他强调:“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放思想。零存整取、先存后存的原始融资方式进行了调整;它不可能是混凝土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是水泥管道的思维方式。它必须有资本,从事资本,并参考华尔街的思维方式。否则,它将无法解决中国基础设施需求巨大和资金短缺的问题。”
第四,市场化调动活力,政府和企业双赢需要“贡献”
在管网领域实施ppp模式,利用“市场”来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活力。张悦认为,在公私合作中,政府作为“公共”方需要注意规划,企业作为“私人”方也应该注意规划。“第一件事是看透,第二件事是把它打开,最后是赚两个钱。”
离开政府后,企业只能局限于低水平的服务水平,讨价还价获取报酬;只有当它真正与“城市政治”如城市安全和亮点联系起来,并能有助于绩效评估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双赢。“你必须做出贡献,”张悦说。“你的力量、你的责任感、你的劳动、你的智慧、你的设备、你引进的新技术和国际合作。如果你打开了一扇通向贡献的大门,就必须有一个可持续的、分三步走(短期、长期、预期)的项目,而地方政府离不开你。”这样,政府可以信任企业解决实质性的重要问题,并给予它们足够的支持。张悦评论道:“这是智慧。政府认为你是对的,会给你这份工作。”
在管网市场化中,企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政府,政府也需要企业搞活管网。双方应相互支持,相互贡献,实现长远发展。
2014年9月24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水务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国家给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发运营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管理系统荣获2014年国际水协会运营管理全球大奖。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水管理办公室主任和城市建设司巡视员,张悦还应邀代表项目获奖者上台领奖。就复杂的城市污水处理和管理系统而言,中国可以赢得世界。解决与污水相连的排水管网问题,甚至达到世界之巅,会不会远远落后?
标题:张悦:排水管网的部分问题可以用PPP解决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7777.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