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兰州水污染事件暴露化工围城后遗症

兰州水污染事件暴露化工围城后遗症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0-12-18 20:12:57阅读:

本篇文章3433字,读完约9分钟

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像兰州这样被重化工企业包围的城市无法逃脱饮用水安全危机。

这座城市的风险早在2006年就已得到警告。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引发了环保部门对我国饮用水安全风险的调查,水源“化学炸弹架空”问题备受关注。在国家环保总局随后发布的评估报告中,提到了兰州石化等重化工企业对当地饮用水安全的威胁。

据兰州“4.11”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是由自来水厂周围的地下含油污水引起的。令人惊讶的是,含油污水实际上来自兰州石化公司原料电厂1987年和2002年两次爆炸事故留下的废渣。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0年里,兰州市唯一的自来水厂的自流沟一直与含油废渣共存。即使在2006年全国饮用水安全风险调查开始后,这一潜在风险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4月11日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宣布自来水中的苯超标,到4月15日兰州“4.11”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自来水中的苯从应急状态到正常状态超标,5天之内,苯污染超标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由此引发的许多饮用水安全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以兰州为例,每吨水的水价是2.25元,那么公众在支付水价后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安全服务呢?

受重化工业威胁的饮用水水源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被污染的自流沟被几家化工企业包围。兰州并不是中国唯一一个饮用水水源或输水管道被大型化工企业包围的城市。

环境保护部多次表示,中国饮用水水源的环境风险十分突出。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我国约81%的化工和石化建设项目位于河流和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其中45%为主要风险源,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饮用水突发事件的高发率。

一个月前,环境保护部刚刚发布了《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结果》,其中指出在水污染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居民饮用水暴露的健康风险是美国的2.4倍。由于规划和布局的历史原因,中国有1.1亿居民在其居住建筑周围1公里范围内拥有污水处理公司,如石化、焦化和火力发电等,应引起重视。

数据显示,在中国46000多家重点工业和化工企业中,12%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不到1公里。72%的企业位于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沿岸,50%的企业没有应急池。以长江为例,沿海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有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和三大石化基地。这种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使得中国的饮用水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安全基地首席专家刘正涛表示,饮用水安全与三个环节相关:水源、水厂处理过程和管道运输。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水源的安全风险最高,保护最困难。

刘正涛曾参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他说,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饮用水水源的规定,例如,在水源周围1公里内不得有工厂,并应进行围栏。然而,在现实中,各地的管理和实施力度各不相同,围绕水源的企业不可能完全被淘汰。

在兰州,妇女和儿童早就知道当地化学物质包围的风险。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除了饮用水的爆发,兰州的化工企业的空气污染一直挥之不去。

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有专家建议像兰州石化这样的污染企业应该整体搬迁。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2004年,甘肃省环保局多次发出警告,称兰州石化污水排放干线已经停运,抗风险能力已经达到极限,这是埋在兰州主城区下面的一颗“定时炸弹”。

随后,甘肃省政府还转发了甘肃省环保局的文件,明确指出,鉴于兰州石化等企业的地下管线已成为重大环境危害,兰州市政府应率先与兰州石化一起对受油污主管道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确定受油污主管道的退役和报废期限,同时尽快制定兰州石化排污口的解决方案。

《中国水危机》一书的作者、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经调查过中国主要河流的污染情况,亲眼目睹了奥卡万贝化工企业密集的场景。他说,兰州事件只是部分影响了兰州的供水,而这些集约化的重化工企业随时可能威胁到黄河的水质。当年,为了方便取水、运输和排污,在黄河沿岸建起了化工企业,但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种布局应该重新调整。

另据报道,兰州石化等企业的搬迁已经提上日程,但这些企业留下的环境问题应该由谁来承担?

谁应该为污染买单

政府采取的最紧急的解决办法是重建自来水厂的重力沟,以避免原有的污染。然而,未解之谜是,为什么1987年和2002年爆炸事故留下的被污染的油渣没有被处理掉,为什么它堆积在自来水厂的重力沟旁边?

据报道,被苯污染的自来水重力沟建于1955年,是一个混凝土结构。根据相应的国家规范,水泥自来水管道和水泥沟的使用寿命为50年,但实际上重力沟已经使用了近60年。根据数据,兰州市在20世纪80年代和2004年对水厂重力沟进行了改造。

4月15日,兰州“4.11”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称,合资企业和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在此次事件中监管不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资源专家蒋文来表示,管道是供水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公司应该维护它们并确保它们的安全,供水公司当然应该承担任何问题。

据姜文介绍,除了水源风险,管道老化也是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更换管道的成本巨大,企业不愿承担,因此很难完全化解风险。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商会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向有关方面提交一份提案,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关注供水网络的改造。当然,管网改造工程规模庞大,投资昂贵,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查明家庭背景并进行严格调查。对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的地区,尤其是与其他工业网络交织在一起、存在严重隐患的供水网络,应加快改造步伐,消除安全隐患。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中,地方政府应把供水管网改造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并加大投入。

业内也有人为企业抱怨。显然,储存了数十年固体废物的污水已经渗入水厂的自流沟,但企业为什么要承担责任呢?虽然对苯超标的责任还没有明确划分,但专家们的共识是,那些隐藏的废物应该尽快处理掉。

中国环境恢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升达表示,早在1987年和2002年,自来水中的苯含量超标就不足为奇了。这是由地下水的一些特殊性质决定的,地下水位于地表之下,流动缓慢,看不到阳光。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难以充分稀释和变化分解,导致污染长期存在。

此外,根据现有的监管力量,空气和地表水污染将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处理和监测,只有在达到安全标准后才会解除警报。但是,如果不使用专门的调查工具和方法,很难找到被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而且这种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他认为,如果不对兰州石化公司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调查和修复,类似的自来水过量的环境污染事件很可能会再次发生。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谁来承担调查和修复的费用。但问题是,那一年爆炸式增长的企业股票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现在能找到负责人吗?

无论自来水厂姓什么,政府的监督都不能放松

兰州自来水中苯超标事件使多年来争论不休的海洋水患话题再次浮出水面。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成立于2007年,检测出水中苯含量超标,法国威立雅集团占45%,兰州SASAC占55%。市民中不乏声音,说:“是这些海水服务提高了水价,但却不能保证水质。”

据一位熟悉水市场改革的专家介绍,国外水是在2000年左右引入中国的,特别是2002年12月,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加快了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许多城市都引进了外国水,包括兰州威立雅。

然而,关于是否将供水企业移交给海洋水务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这位专家说,即使在当时的建设部内部,也有两派支持和反对。因此,自2002年建设部发布文件以来,中央部委没有对供水市场化改革多说什么。

马军认为,在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下讨论自来水厂的属性偏离了主题。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任何性质的企业都可能因监管不力而出现质量问题。

在刘正涛看来,正如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对外水事务也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与海洋水务的磨合检验了政府如何履行其职能的智慧。

关注水市场多年的学者许认为,无论哪种资本经营水厂,政府监管的职能都不能放松。毕竟,提供合格的饮用水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可以将水厂的运营移交给效率更高的企业,但它有责任监控水质和价格。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商会负责人建议,国家已经制定了水质检测的规范性标准,但对于一些特殊地区,如石化企业集中的地区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因地制宜。在现有水质检测法规的基础上,增加石油类污染物、重金属等相关指标的检测频率,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潜在的污染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标题:兰州水污染事件暴露化工围城后遗症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3908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