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首座自来水陈列馆 揭秘50年饮水史

首座自来水陈列馆 揭秘50年饮水史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1-29 22:13:11阅读:

本篇文章3368字,读完约8分钟

桥西自来水厂,1962年诞生,是惠州第一家自来水厂。它结束了人们带水吃饭的日子,让水“流向居民的家”,成为自来水。五十年过去了,已经运行了37年的桥西水厂已经停产。惠州市自来水公司在桥西水厂原址上建有惠州市供水发展历史展厅。昨天,这个展厅正式开放,博物馆里展出了许多见证惠州市自来水公司50年历史的古老物品,从源头上展示了惠州市自来水公司50年的兴衰。

第一家水厂:30人一年内手工建成桥西水厂

被河流和湖泊环绕的惠州人习惯于清晨饮用东江、西直江和西湖的水。村民们花了一两个小时才收集到足够一天用的水,水桶里溅出的水会把街道弄湿。

1961年春天,为了让徽州人喝干净的水,当时的徽州镇开始修建自来水厂。当时,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到惠州视察农业生产,并拨款25万元在惠州兴建自来水厂。水厂位于惠州市水门直街26号。供水公司技术部门前负责人廖卓富(音译)仍然记得,在没有挖掘机的时候,他们是用手挖的。山坡上的土壤和岩石非常坚硬,所以每个人都用手一点一点地切割它们;没有操作设备,工人们就要磨肩膀和后背。近30人辛苦工作了一年多,修建了桥西水厂。

生产车间已经建成,但是自来水厂的办公区还没有看到。自来水厂的领导清理了附近的关帝庙,然后用木板把它分成单间,变成了办公室。1962年9月30日,桥西水厂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规模为1500吨/日,由于管网的限制,供水能力仅达到750吨/日。自那以后,桥西已有2万多户家庭食用了自来水。

第一个泵房:在一艘木船上呆了两年后“退休”

为了节省资金,桥西自来水厂借鉴惠阳面粉厂的抽水方式,将水泵放在西直河沿岸的一艘木船上作为活动泵房。然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阳光明媚,河水起泡,三个水泵日夜不停地振动。1964年,泵船因船舱泄漏而“退役”。

自来水厂决定去江门造船厂买一艘扁铁船作为泵房。供水公司原副总经理杨说,船建成后,他和另外三个人去江门接船。铁船没有动力,所以只能在运回惠州时用船拖走。他们排队等了几天,最后终于把船开到河南港口广州。当我早上到达广州时,恰逢风浪,铁船被吹得左右摇晃。珠江退潮后,他们发现铁船被水下木桩顶起。他们赶紧叫人把铁船拖出危险,拖到石龙港,进入东江。这一次,他们害怕再次靠岸,所以他们不得不日夜在船上排队等候拖船。吃了十天干粮后,我终于等到了一艘拖轮把铁板船拖回西直江水门沙下河段的吸水点。

前管网部副主任林冠中说,那一年,惠州每年有五六次洪水,水泵船无法在河里工作。工作人员不得不潜入水中,拧开接头,将泵船放在岸边。水退去后,潜入水中连接接头。当时没有潜水服,只有屏住呼吸,夹住两腿之间的管道,水管上的八个螺丝才被老虎扳手拧下来。“天气太冷了,你只能屏住呼吸,不能在水下呆很长时间。通常需要三个人轮流,每个人至少需要换三次气才能完成。有些员工耳膜发炎甚至穿孔,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潜水作业一直持续到1969年固定泵房建成。目前,惠州供水公司的水口滩五角泵站和如湖虾村泵站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运行。

原来的管网:石棉水泥管经常爆裂

桥西水厂建成后,管网只敷设到县、镇党政机关,然后用直径50毫米的管道连接到内街小巷,建成一个售水站。居民应该在买完水后选择回家,他们需要一便士来装水。

那时,所有的水管都是石棉水泥管或陶瓷管。天气冷,水压高,又被汽车压着,所以三天之内两头都要爆裂。原自来水公司技术部部长廖卓富说:“60年代,在水厂工作时,最怕冬天水管爆裂。冬天,温度变化很大,石棉水泥管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容易爆裂。市区大大小小的水管爆炸,全靠自来水厂的员工在街上走来走去,挖路维修。”

1969年,桥西水厂的主管被铸铁管取代。截至2012年6月,在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范围内,直径0.1米及以上的管道长度超过900公里。后来,耐压和抗冻的铸铁管逐渐被淘汰。自2002年6月以来,惠州市自来水公司对部分城区旧管网进行了系统改造,解决了低压或漏水问题。随后,旧的供水管网被改造成该市的一个重点工程。2005年至2012年6月,共投资1.127亿元,改造260公里各种管径的供水管道,其中0.1米及以上管径管道128公里。自来水现在已经进入成千上万的家庭,一些社区也供应纯净水。

初步清理:在沉淀池中疏浚成“泥人”

在早期的自来水厂,净化技术非常简单。河水通过泵房输送到自来水厂,流经一个垂直反应池、一个垂直圆形沉淀池和两个普通快速过滤器。经过沉淀和过滤,水可以离开工厂。在此期间,应先将明矾加入河水中,反应后沉淀澄清,再用漂白粉消毒。杂质沉淀后,从沉淀池底孔排出。经过很长时间,池底的泥沙越积越多,底孔被堵塞,形成了近1米厚的淤泥质地面,只能人工疏浚。这个年轻的男人,又干净又白,钻了下去,三五分钟就出来了,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泥人”。每次有四五个人倒下,需要三个小时来清理。

1987年,桥西水厂建成了一座15000立方米/日的斜板沉淀池。首次采用了完整的常规工艺:水源水-投药-反应-沉淀-过滤-消毒-供水。随后,自来水厂的净水设备越来越完善。江北水厂一期工程于1999年投产时,采用了气水反冲洗系统。沉淀池配有专用泥浆车,因此不再需要人工挖泥。现在,在建的通湖水厂也将采用全新的深度处理工艺。通过臭氧和活性炭的过滤,工厂用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大事记

1962年9月30日,桥西水厂建成投产,设计规模为每天1500立方米,实际生产能力为每天750立方米。原水取自西直江

1984年4月10日,3万吨/日的桥东水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1993年1月5日,公司更名为惠州供水公司

1993年9月,河南省新安水厂三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

1995年1月1日,他接管了陈江供水公司的运营,并成立了陈江办事处

1999年9月22日,江北水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

1999年10月,桥东水厂和桥西水厂停产

2005年2月4日,桥东水厂二期改造工程竣工投产

2008年4月,江北水厂二期工程投入运行,惠州市日供水能力达到70万立方米

2010年4月1日,惠州市实施了新的水价,并实施了阶梯式水价

2011年12月27日,通湖水厂一期工程开工

注意力

水质:监测标准高于“106项”

昨天,在展厅里,20世纪60年代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和20世纪80年代使用的“万分之一天平”被放置在展厅中央。

惠州供水公司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陈宁青(音译)拨通了平衡盒右上角的旋钮,表示在配置测量水质的标准液时,必须先用这种天平设置参数,然后根据天平的倾斜度逐步增减剂量,“精确到0.01毫克。”如果操作不熟练,单独称重需要几分钟。现在我使用现成的标准解决方案,直接购买并存储。当我使用它时,我将打开它并按比例稀释它。”

据报道,当桥西自来水厂成立时,成立了一个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项目。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工厂级水质实验室,实施了三级水质检测系统。2000年后,惠州市自来水公司投资800万元购买各种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现在,除了原定于7月1日实施的106项“新国家标准”外,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还拥有122项水质检测能力。

水价:28年每立方米1.36元

随后,桥东、河南安和江北的水厂相继建成,陈江、通桥、三东和小金口的自来水公司也以供水公司的名义进行了整合。惠州供水公司的供水能力也从1962年初建成时的750吨/日增加到70万吨/日。供水范围也从前桥西延伸到桥东、南岸和江北,覆盖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中心区及周边村镇130多万人。

管网的升级,一户一表的改造,检测方法的改进……在过去的50年里,随着水处理工艺的升级,自来水的价值也在缓慢上升。据统计,1962年桥西自来水厂初建时,通过售水站向外界销售水,1分钱1担。1964年,安装水表的居民水价为0.24元/立方米。

在接下来的40年里,水价从1984年到2012年调整了13次。数据显示,自1984年1月1日起,惠州市生活自来水价格从每立方米0.14元调整到0.15元。到2010年,惠州的水价是从当年4月1日和2011年4月1日(从抄表日起)的表中抄出来的,采用阶梯式水价。2011年4月1日后,如果每户每月用水量小于25立方米,水价将按每立方米1.5元计算。

28年后,每立方米自来水的价格从0.14元涨到了1.5元。

标题:首座自来水陈列馆 揭秘50年饮水史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208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