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污:“打捆”治理能否破解民生大事
本篇文章2706字,读完约7分钟
2008年底,沉默在冰下的松花江静静地流淌。三年后,中国东北人民的这条“母亲河”发生了重大水污染事件,已经是另一天了。正是这场水污染的“灾难”给她和中国的许多河流带来了新生——一系列国家河流流域污染控制政策使它们得以“休养生息”,在污染控制中重获生机。
松花江流域因2005年的严重水污染事件而备受国内外关注,按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计算,松花江流域在中国七大流域中排名第一。三年来,黑龙江省引进专业水务企业参与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通过捆绑建设各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探索解决流域污染“民生事件”的新途径。
污染后重生的“机遇”
2005年底,松花江无疑是国内外最为关注的河流,一次重大的流域水污染事件将这条具有跨境国际影响力和保障人民饮用水水源任务的河流推到了风口浪尖。流域水是生命延续、安全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正遭受着污染的困扰,松花江污染极大地推动了流域污染控制的进程。
为了促进节能减排,中国的“十一五”规划设定了两个有约束力的目标,即到2010年,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在污染控制的严峻形势下,主要流域的污染控制无疑成为减排任务的“先锋”。2005年震惊中外的松花江流域从此开始了污染控制的进程。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沿海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重化工业众多,污水排放债台高筑,污染负荷大,治理难度大,已成为我国污染减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许多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都有较高的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控制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流域内许多大中城市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国家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防治。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中国专门制定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保护松花江饮用水安全和中俄边境河流水质。
2008年12月,松花江上的冰灯成了哈尔滨市民和游客的冬季享受,但三年前的水污染却铭刻在人们心中。哈尔滨市民马鑫说:“松花江给哈尔滨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冬天冰雪的欢乐和夏天的凉爽,还有饮水的安全。”松花江污染的治理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开工令人欣慰!”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唐表示,中国政府已投资约100亿元防治松花江流域污染。目前,该项目的运营率已达到90%左右,政府将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投资约200亿元用于污染控制。
“可以预计,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和大规模投资,中俄边境河流的水质将在未来两年得到改善。”唐对说道。
“捆绑”污染控制:“资金+技术+品牌”显示优势
松花江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集中的黑龙江省,积极探索流域污染治理途径,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化战略投资者。黑龙江省通过吸收社会资本、专业队伍、新型商业运营和管理模式参与流域污染治理,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提高流域污染治理效果的新途径。
《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明确提出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公众参与的融资原则,鼓励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支持和鼓励专业公司承担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国内外许多投资机构和专业技术装备公司都十分关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并有兴趣参与规划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通过公开招标,清华同方获得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平污水处理厂的特许经营权,并在14个月内创造了东北乃至全国同等规模污水处理厂从项目投资到建成投产的奇迹。在流域污染治理过程中,突出了专业化水务企业“资金+技术+品牌”的优势。
清华同方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黑龙江省水利项目投资战略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及更长时间内,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企业依托“资金+技术+品牌”的优势,不断采用适合黑龙江省当地经济和污染状况的创新投资模式,先后投资建设、收购和运营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佳木斯东污水处理厂、牡丹江市污水处理厂和佳木斯市配套污水节流管网项目,城市污水处理总量达到每天50万立方米左右。目前,已与黑龙江省签署、开工或即将开工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有11个,日污水处理能力预计为100万立方米,总投资约20亿元。
同方哈尔滨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朴永建表示,市场运作的专业水务企业已经成为参与流域污染治理的一支具有实力和技术优势的生力军,可以为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支持。根据清华同方与黑龙江省在流域污染治理方面的合作经验,公司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走出了专业化污染治理之路。
这种专业化水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可以在“流水线”操作中最小化。通过技术创新,企业与黑龙江省大中型城市和县级城镇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合作,采用模块化技术。污水处理厂“捆绑”建设模式降低了同等条件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前期成本,有利于当地尽快接受和投资污水处理厂。
流域污染治理: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一些专业人士指出,流域污染治理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难题。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专业企业参与建设可以成为一种双赢的污染控制新途径。政府应大力引导国内外市场化资源的参与,充分利用市场化力量,帮助实现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宜生指出,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为专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企业以市场为基础的污染控制可以显示出更大的效率和效力。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现有的污水处理企业因水费低或收率低而闲置,长期使用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大型项目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大中城市和小城镇不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网也给污染控制造成了障碍。在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过程中,政府引入专业化水务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投资新建、并购部分资产、委托运营原有资产等方式参与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建设。
在很大程度上,水务企业是环境友好型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参与污染控制的水务企业应尽可能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并与政府合作。企业应以区域和专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处理好经济与长远发展的协调关系。”朴永健表示,只有当企业成为政府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的服务平台、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机遇。
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的进程,也关系到人民饮用水的安全。在松花江污染控制的同时,中国其他河流的污染控制也被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城市污染治理中,“最低水费为民,政府能负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无疑会取得实效。
水污染过后的三年里,被污染耗尽的松花江正逐渐恢复“休养生息”。在污染控制中重生的河流也将给人们带来更有保障的生活来源!
标题:城市治污:“打捆”治理能否破解民生大事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8383.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