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陶葆楷励学金再获捐赠

陶葆楷励学金再获捐赠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3-31 11:13:23阅读:

本篇文章3303字,读完约8分钟

近日,在清华大学环境与节能大楼举行的“废物回收与新能源技术R&D中心”揭幕。北京建坤伟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R&D中心的企业合作伙伴,也向陶宝凯奖学金基金捐款,用于资助贫困家庭的环境及相关专业学生。

陶宝凯先生(1906-1992)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与工程学科创始人,清华大学环境工程教育与研究活动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

陶宝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

陶宝凯于1906年10月1日出生于江南水乡无锡,随后随父赴天津求学。1920年,他被清华大学录取六年。1926年,他去美国学习,并在密歇根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29年,他获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然后去哈佛大学深造。1930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健康工程硕士学位。

1931年,年仅25岁的陶宝凯回到祖国,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他满腔热情,兢兢业业,主持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市政与卫生工程队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卫生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1935年,陶宝凯先生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中文教材《给水工程》,汇集了我国人工凿井法、井水提升法和井管保护设施,并结合我国实际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他还撰写了《卫生工程术语》的初稿,当时许多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中文术语都是由陶宝凯提出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卫生工程状况,陶宝凯于1936年在南京卫生部担任了半年的高级工程师。在此期间,他花了大量时间在江宁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的调查和实际工作,他的成果受到了美国劳氏基金会的关注和赞赏。1937年,他应邀参加在爪哇举行的远东农村卫生会议,并准备了中国报告的环境卫生部分。1937年至1938年,他还担任卫生部公共卫生培训研究所卫生工程研究班学术主任一年,坚持为我国卫生工程事业培养人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和天津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陶宝凯1938年从卫生部回到清华大学,并被重新任命为西南联合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主持并教授了给水工程、污水工程、卫生工程实验、水力学、工程测量、军事卫生工程等多门课程。同时,他编写了两本教材,即污水工程和军事卫生工程。1940年8月,陶宝凯被任命为西南联合大学土壤与木材系主任。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他为培养大批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亲自为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平。陶于1946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土壤与木材学系系主任,并兼任理工学院院长。在此期间,清华大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陶为首的工程学院增设了建筑与化工系。为了加强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师资力量,他极力推荐并试图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该校任教,其中一些人后来在清华大学担任重要职务。陶不仅给这些中国著名学者送去了聘书,还亲自写信到国外,热情地邀请他们回国,甚至三次拜访了一些学者。与此同时,他还聘请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清华毕业生继续担任教师。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六个系,包括土木工程、机械、电气工程、航空空、建筑和化学工程,都有相当的规模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此期间,理工学院各部门的实验室丰富了仪器设备,取得了新的进展。

1948年,陶宝凯利用一年的学术假期在哈佛大学学习半年,然后去台湾大学任教半年。当他的学术假期即将结束时,大陆正面临着彻底的解放。当时,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聘请他留在台湾大学担任土壤与木材系系主任,美国洛杉机基金会邀请他到美国工作。然而,陶解宝婉言谢绝,准时赴港,准备回清华任教。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如愿以偿,只好暂时去广州岭南大学迎接解放。六个月后,他被聘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土壤与木材工程系主任。1952年,该系调整后,他回到清华大学,在那里担任研究主任、土木工程与建筑系主任。他主持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等的施工。在讲座、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考试成绩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完善和完善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亲自给学生讲课,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到工厂实习,并总结经验,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供全校交流。在陶的努力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实验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建成了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给排水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暖通实验室等。这一时期,也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他是北京市卫生工程局的顾问,参与了《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开始研究暴雨强度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暴雨公式,并编制了《暴雨强度分析方法》,经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纳入设计规范,1975年开始在我国试行。从那以后,陶一直不知疲倦地工作。著有《给水工程》(1954年)、《排水工程》(1954年)、《排水工程》(第一部分)(1965年)、《排水管道工程》(1974年)、《炼油厂废水处理基础知识》(1975年),此外,还担任全国给水排水专业教材编委会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他参加讨论和考试的给水排水专业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很多。

自1976年以来,陶宝凯已经70多岁了,但他仍然把心放在教育上。他注意到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工作不断进步的形势下,大学健康工程教育逐渐向环境工程教育过渡的趋势,提出了在清华大学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倡议,并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批准。因此,中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于1977年在清华大学诞生。到目前为止,我国有45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陶宝凯是我国环境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为了提高新建环境工程专业的水平,使其成为教学中心和研究中心,陶宝凯也积极提出创建环境工程研究所。他的倡议得到了当时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现为环境保护部)的大力支持,并拨款为环境工程专业和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建设了一座教学实验楼。1979年底,清华大学土壤与木材系更名为土木与环境工程系,1984年底,环境工程专业独立成立。在陶宝凯的深切关怀和直接参与下,在年轻一代教师的努力下,环境工程教育发展迅速。

陶宝凯关注国家建设,几十年来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为中国健康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发展提供建议。他曾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供水咨询组组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四、第五届市政委员会委员。他是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常委。他曾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给水排水学会、市政工程学会和中国环境学会等学术机构任职。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在捐赠仪式上致辞

第一个以陶宝凯命名的清华大学奖学金

1986年,正值陶先生八十大寿之际,清华大学毕业60年,执教50年。林先生是台大的学生,多次来到清华,看到他尊敬的老师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希望给陶先生一些钱来改善他的生活。林伊势先生非常感动,用这笔钱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他用这笔钱作为“陶宝凯奖学金”的启动资金。后来,一些校友捐款,这是清华大学的第一笔奖学金。

“陶奖学金”每年奖励优秀学生。在那些年里,陶先生非常关注这项工作。他觉得奖学金可以让他继续关心需要帮助的心爱的学生。他觉得他没有离开自己的职业、班级或学生。不幸的是,由于资金不足,奖学金被取消了。

奖学金变成了奖励基金,以支持环境相关学科的贫困学生

现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陈吉宁于1998年回国,出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并决定再次提升陶宝凯奖学金。在捐赠仪式上,陈校长透露,由于特困生比例相对较大,甚至达到25%左右,特别是特困生占10%左右,且目前正以1%的速度增长,奖学金将改为奖励性发放,以促进学科发展。

2006年,在陶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为纪念他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的杰出贡献,清华大学环境系设立了“陶宝凯奖学金”。初始启动资金为15万元,用于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学习环境等相关学科。

在捐赠仪式上,王先生的儿子哽咽着代表他朗读了演讲稿

在捐赠仪式上,陶宝凯先生的独生女陶中原激动得说不完话,由陶宝凯先生的儿媳胡女士朗读。他们回忆起父亲去世前的教诲,希望善用奖励基金来支持环境学科人才的培养。

北京建坤伟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卫国代表企业发言。他说,公司以各种形式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向社会各界捐赠了5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直接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700万元人民币。

标题:陶葆楷励学金再获捐赠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386.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