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长三角谋划联动治污

长三角谋划联动治污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4-02 17:44:25阅读:

本篇文章2602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水网编者按: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各地都在不断寻找对策。协同污染控制和联动污染控制不是新概念。例如,被广东、香港和澳门环绕的珠江口是亚太地区最活跃的经济区之一。然而,随经济发展,珠江口可能成为“死海”,而粤港两地缺乏污染控制规划。然而,粤港在污染控制方面的联合行动并非没有,例如2001年启动的深圳河治理工程。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一些专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至上的考虑下,整个流域和区域缺乏协调控制。那么,长江三角洲的环境合作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排污权能否成为联动污染控制的突破口?这些必须等待时间的证明。以下是《中国商报》的完整报道。

长江三角洲规划联动中的污染控制

随着2008年春节的到来,50年一遇的大雪使得区域联动应急成为华南地区的一个紧迫话题。

最近,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召开的两次会议上,长江三角洲环境合作与发展的焦点集中在环境治理上。去年,太湖流域蓝藻大规模爆发,使得长江三角洲的环境合作迫在眉睫。

“环境治理必须摆脱‘每个高速公路警察管理一个路段’的旧思维,并在流域内形成一种棋局式的污染控制模式。政府、企业、工业等。必须超越他们各自的地方利益。”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洪生表示,地方联动污染控制已成为重中之重。

江苏呼吁联动“污染控制”

“今年,省财政在太湖投资超过20亿元,太湖流域各市县新增财政资源的10%至20%用于太湖治理。”面对日益严重的太湖污染,江苏省代省长罗志军1月25日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治理太湖水环境是江苏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江苏省政协委员朱晓东教授告诉记者,“20亿,10%到20%”是政府污染控制的具体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节能减排,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三管齐下”,深化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和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防治。

1月28日上午,无锡市代表团在江苏省两会上就“治理太湖、保护环境”进行专题审议时,“铁拳、高标准、严要求、协调配合”成了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常说的一句话。

杨说,必须采取“铁腕”措施来控制太湖的水环境。另一方面,应该采用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立法和执法。

“同时,我们也必须‘合作’。“两省一市环太湖,参与治理太湖的各部门,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各学科,必须共同努力,形成整体的协同作用,并取得一致的速度。”杨说,要尽快完善太湖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形成流域与区域、部门管理与上、中、下游相结合的太湖管理机制。引导和保障公众参与太湖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公众参与太湖治理的水平。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地区关注的焦点

江苏的吸引力并不孤单。

为应对2007年5月底以来太湖蓝藻爆发,上海CPPCC研究小组的专家于去年6月中旬前往江苏和浙江省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上海市政协撰写的研究报告,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不能有效解决流域问题。症结在于地方行政管理难以有效衔接,流域机构缺乏利益攸关方的参与,缺乏统一的流域水环境监测系统和预警及应急机制。

显然,太湖的污染控制超出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地方的范围,迫切需要协调流域污染控制。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协调发展”,将是上海积极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更好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服务的重要立足点。

1月16日,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与上海、苏联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深化与上海、苏联的合作”,“扩大江河源头生态保护财政专项补助试点,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吕祖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多头管理的现状,上海区域专家建议建立水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对流域省际边界的河流、湖泊等主要断面进行联合监测。同时,应建立上下游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水污染防治信息交流机制。除了交流现有水污染企业的现状、环境评价信息和水污染防治措施外,特别是在边界水质异常或上游出现大规模水污染的情况下,上游方应及时主动通知下游方。在今年的上海会议上,上海市民主同盟委员会建议,目前可以在江苏、浙江和上海建立一个生态效益共享和补偿机制。

联动始于排放交易

在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两次会议规划的“环境合作”前夕,一个更具体的合作机制已经启动。

1月30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教育处副处长高杰告诉笔者,上海、江苏、浙江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主要领导在前一次座谈会上已达成共识,决定在完善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完善联合环境执法机制、建立区域环境应急和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

目前,江苏省已经制定了《长三角两省一市环境合作平台建设工作规划》,明确了平台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重点和时间安排。

记者了解到,两省一市还同意在长三角地区联合开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以培育成熟有序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近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太湖流域将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试点。根据试点方案,从2008年开始,太湖流域开始进行cod排放权有偿使用试点。到2009年,太湖流域将适时推进氨氮和总磷排放权有偿使用试点,建成太湖流域市政排污权交易市场。

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主任沈跃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全市所有新增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项目都必须通过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购买排放指标,否则将无法通过环保审批。据介绍,目前嘉兴有15家企业进入储备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进行排污权交易。其中,6家企业每年共销售126吨化学需氧量和492吨二氧化硫;作为买方的九家企业,他们每年总共购买了79吨鳕鱼和475吨二氧化硫。

“排污权交易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有利于污水排放的宏观调控。通过排放交易,政府机构可以发行和购买排放权来控制污染物的总量,影响排放权的价格,从而控制环境标准。尽管江苏和浙江的做法有些不同,但通过建立排放交易市场,我们可以联合起来,使流域内的企业控制制度化,并使污染控制工业化。”沈跃平表示,正是这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让“看似抽象的”长三角环境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标题:长三角谋划联动治污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9828.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