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资讯网”是一个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类网站 致力于中国中小领域的网络技术服务网站,是以资讯为基础,商务为平台,金融为支撑,企业信息化服务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展会 > 环保之舟:借科技之风远航(新年聚焦)

环保之舟:借科技之风远航(新年聚焦)

来源:名企资讯网作者:鄂工繁更新时间:2021-04-03 18:25:37阅读:

本篇文章2638字,读完约7分钟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水污染防治(以下简称“水工程”)等三大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方案,揭开了2008年中国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的序幕。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司司长赵英敏,就环境保护和科技相关问题-

环保之舟:乘着科技之风航行(新年焦点)

国家投资300亿元实施“水利专项工程”

记者:作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主要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哪些方面?

赵英敏:“水专项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启动的第一个重大科技项目,旨在为全国水污染防治提供综合技术支持。它是国家确定的16项重大科技项目之一,从2008年到2020年实施了13年。国家将投资300多亿元建设中国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体系。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湖泊、河流、饮用水、城市、监测预警和战略政策。

记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环境保护中起什么作用?

赵英敏:从环境保护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环境科学技术有重大突破时,总会在某个环境保护领域带来跨越式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曝气复氧技术在英国泰晤士河污染控制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导致了全球水污染控制。20世纪70年代,通过日本脱硫技术的研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大减少,燃煤电厂的脱硫进入实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在汽车发动机和尾气处理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有效提高了汽车尾气处理水平。污染控制需要技术进步,环境管理需要科技支持,解决结构性、复合性和压缩性环境问题离不开科技创新。

环保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

记者:目前,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成果应用情况如何?

赵英敏: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很多科技成果,特别是在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方面。“十一五”以来,国家环保总局每年登记数百项环保科技成果,其中2005年有51项重大科技成果,2006年有81项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事实上,中国环境保护30多年的发展也是一个环境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围绕工业污染源控制,综合治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环境保护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环境背景值、环境容量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为环境管理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通过开展酸雨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新技术研究,提高了重点流域、区域、城市和海域环境控制和工业污染控制的科技含量。

21世纪,开展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础研究,科学揭示了部分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污染规律,开发了脱硫除尘、有机污染物去除和水生态修复等一大批关键技术,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研究了国家环境管理的关键支撑技术,为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宏观环境管理和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在应用高科技保护环境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吗?

赵英敏:环境科学是一门不同于传统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学科。许多高新技术可以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例如,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纳米技术已广泛用于农药厂有毒废水的处理;等离子体技术广泛应用于目前难以用常规方法处理的危险废物的处理,如垃圾焚烧后的飞灰和底灰的处理;利用x射线荧光反射技术快速测定土壤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做出初步诊断;膜技术广泛应用于固液分离、气体传质、工业废水中优先污染物的处理以及污水处理中特定污染物的提取。超高功率电子加速器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也在研究阶段取得了一些进展,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大规模、快速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和突发环境事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将发射环境卫星,以建立一个天地一体的监测网络

记者: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卫星遥感技术在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吗?

赵英敏: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规模、快速、海量信息的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空地表环境的大规模同步连续监测,突破了过去从地面研究环境的局限。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各国的环境遥感监测计划也相继出台。

在此背景下,1999年至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等单位合作,利用现有卫星资源获取生物量特征、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景观生态状况等生态信息,评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变化和趋势,开展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水平、 同时,我们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美国陆地卫星的数据,开展了监测水体中蓝藻和大气气溶胶的实证研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记者:中国有自己的环境卫星吗?

赵英敏:中国的环境一号卫星将于2008年上半年发射,首批三颗小卫星将发射升空。环境一号卫星是国家为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而发射的专业卫星。它有有效载荷,如大范围多光谱可见光照相机、红外照相机、高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有利于环保部门快速动态监测大规模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跟踪某些类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为国家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ENVIRONMENT-1卫星的建立和建设,将有助于中国建立一个天地一体的环境监测网络,开创大规模、快速、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的新局面。

开展国际合作提高环境科技竞争力

记者:环保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今年中外合作有什么安排?

赵英敏:多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与其他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8年,我们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合作:第一,中日韩环境合作。在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机制框架下,我们将继续在沙尘暴研究、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络、环境教育、西北生态保护、环保产业、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全球和地区重大环境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

第二,中俄环境合作。继续开展中俄跨境水质联合监测,共同防止跨境污染;共同开展跨境自然保护区建设,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中美环境合作。继续开展“中美联合经济研究——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经济分析”的研究工作,总结两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经验教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向两国政府提交相关政策建议。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国际合作,借鉴世界先进的环保科技和管理经验,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科技的竞争力。

标题:环保之舟:借科技之风远航(新年聚焦)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5003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