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涛:将污水处理进行到“底”
本篇文章2152字,读完约5分钟
在经历了2011年不断升温的市场热之后,2012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发展如何?挑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它?在“2012(第四届)上海水产业热点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研究所水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中国固体废物网顾问总编符涛对当前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明确污泥处理处置责任、理顺支付机制、探索商业模式、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是促进市场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中国固体废物网顾问主编符涛做了主旨发言
污泥市场忽冷忽热
污泥处理和处置在2011年继续升温,成为新的市场热点。但是,由于特殊政策的模糊性,财政政策等宏观因素导致政府投资难以落实,商业融资和盈利模式未能突破,引起了污泥市场的关注和企业参与的热情在2012年降温。纵观2012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传统投资模式支撑下的市场停滞、服务价格滞后制约商业模式形成、股权投资由高情绪转向观望。
近年来,针对相关污泥出台了一系列计划,技术政策和标准逐步完善。然而,污泥责任的划分仍然不明确,不可能简单地承担污水的商业模式。缺乏决定行业整体发展模式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在投资体系和服务模式方面,使得技术政策和建设计划难以实施。2012年3月出台的生物质发电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符涛表示,处理与处置的界面模糊,投资与支付不足,整个污水处理行业仍存在“低质低价、漏项漏项”等问题。
污泥处理和处置很困难
污泥产量的数据不清楚。“2011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年处理能力为390亿吨。根据这个值,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湿污泥(含水量80-85%)年产量约为2188-2800万吨,每天产生约6万-7万吨湿污泥,”符涛介绍说。根据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2011年(2010年)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年产量尚未达到1400万吨,是专家估计的2800万吨的两倍。不同统计下产生的污泥量翻了一番,这无疑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污泥消化难以稳定运行。参加2011年(第三届)上海水热点论坛的专家表示,他们对国内污泥消化设施进行了全面清查,发现北京、上海等城市只有约50家大型污水处理厂建立了一批污泥消化设施,但只有20多家能够稳定运行,整体规模不容乐观。
安全处置率有很大差距。根据发布的《全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不到25%。根据中国水网掌握的内部统计数据,从数据来看,近17%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去向不明,占规模的20%以上,约67%的污泥被简单填埋作为最终出路。“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城市达到70%,县城和重点镇达到30%。”但是,在目前政府不重视的情况下,整体形势严峻,投资不足,上述目标难以实现。
明确责任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城市污泥的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和处置本质上是政府主导或地方政府主导的社会服务,是水务社会服务责任的延伸。”符涛表示,将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负责人是不科学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政府为污水处理厂支付足够的费用进行污泥处理,那么污水处理厂应该承担责任;如果政府只支付污水处理的费用,污泥处理的责任仍然在于政府,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和服务支付来履行其特定的责任。
符涛在讲话中强调,理顺污水处理的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污水处理费和污泥处理费的包容关系,理清行业管理、资源管理和资源监管的关系,是解决污泥问题必须澄清的问题。他建议通过多种措施建立全方位的政府责任体系:通过解决各种标准问题,促使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环境总量的环境标准(排放标准和处置标准)基础上,明确污泥处理处置服务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并明确外部环境监管以增加非法成本;明确和完善污泥服务采购制度,以支持商业模式的完善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符涛说,还需要通过竞争机制的设置,在优秀的、专业的和社会化的服务提供商中进行选择,并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来解决日益复杂的污泥问题。
将污水处理进行到底
符涛感受到目前污泥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坦言团结各方力量,让政府、企业和公众充分认识污泥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旨在团结各方力量,共同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污泥产业促进联盟,在“2012(第四届)上海水务产业热点论坛”上,特发布以下倡议:
1.通过积极宣传,推动政府和社会充分认识污泥领域存在的问题,对污泥行业给予足够重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污泥处理处置标准,加强监督管理。
2.共同推进各级政府在污泥无害化领域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加大污泥处理处置投入,大力倡导各级政府购买污泥专业服务,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建议在现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术路线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推荐先进适用、案例优秀的技术工程方案,以标准化、科学化、专业化为标准,实现行业技术升级。
4.积极探索发展和创新经营模式,配合政府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效率和服务质量。
标题:傅涛:将污水处理进行到“底”
地址:http://www.mp3xiazai.com/mqzh/42100.html
免责声明:名企网汇集了全球知名企业的最新资讯,本站的部分内容以及文章引用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名企资讯网小编将予以删除。